春节归来“清清火”

节后上班第一天,35岁的刘先生捂着左脸来到医院口腔科,他告诉医生,过年时喝了不少酒,又经常熬夜打麻将,近期老感觉口腔不舒服,且疼痛。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魏士刚给他做了检查后,发现他除了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外,还有严重的口臭。这是胃火过旺引起的典型症状。魏士刚说,春节期间饮食辛辣油腻过多、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引起胃火炽盛造成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的十分常见。也有人因爱嗑瓜子或长时间唱歌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经常牙疼的偏方 预防和应对牙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可见牙疼对于一个人的杀伤力有多大。它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为了预防和应对牙痛症状,下面的方法也许帮到经常牙疼的人:1姜片炙法先准备好鲜姜1片,艾绒2—3壮。然后将鲜姜片切成大约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李燕梅教授论治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在治疗疾病上主张以病为纲,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分层论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及诊疗特色,尤其对面瘫的治疗颇多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恩师待诊多年,获益匪浅,兹将李燕梅教授论治面瘫经验总结如下:  面瘫是以一侧面部麻木、表情障碍、额纹消失、眼裂增宽、口角歪向健侧等、部分患者有患侧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牙痛偏方

1.取柳树枝(直径大于一厘米者),剥去外层粗皮或绿皮,取内白皮,以鲜者为佳。每次30~50克,加水400毫升,煎取汁200毫升,分两次服,每日一剂。适用于阴虚内热、胃火上攻所引起的牙痛。  2.玄参5克,细辛3克,升麻3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牙痛偏方  3.生地黄15克,地骨皮15克,茶叶少许。先将生地黄、地骨皮用水煎,煎沸后放入茶叶,再煎沸即可。适用于胃火牙痛者。  4.杏仁15克(去皮、尖)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嚼核桃防治倒牙

许多人都有倒牙的现象,一旦遇到酸、甜、冷、热食物便觉得牙齿酸痛,医学上称之为牙本质过敏症。常吃核桃,可起到防治作用。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钙、镁等成分,其中油和酸性物质能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起到隔离作用。蛋白质、脂肪和钙也可通过化学变化辅助治疗。每次取核桃仁6克,反复多次咀嚼,每天3次。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快速止牙痛的经验效穴(干货,有理论有手法)

1 治疗风火牙痛—— 按压翳风穴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针治牙痛可直达病所,所以对风火牙痛有良效,常有针入痛止之效。按压同样有效。2 治疗胃火牙痛——针刺或按压内庭穴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常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中医治疗牙齿动摇一般分为三型

牙齿动摇,又称牙齿浮动。中医认为,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寄龈以为养,所以齿动与手足阳明之脉和肾密切相关。牙齿动摇,与口腔卫生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食物残渣存于齿缝,附于齿龈,腐蚀牙根,则齿动摇。中医治疗此症一般分为三型。  阳明热盛  牙齿摇动,伴有牙龈红肿,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偏干,脉滑数。  治宜清胃固齿。药用:黄连10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阿夫他口炎 治方

贾某,男,37岁。2009年4月21日初诊。上下唇内侧发生5处约绿豆粒大圆形浅溃疡,表面凹陷,上覆浅灰色薄膜,边缘淡红,疼痛进食尤甚,张口时流清稀涎液,反复发作半年余。其间曾用清热泻火中药,数种维生素类西药内服外用治疗未愈。患者述其近几个月来肢体倦怠乏力,口淡乏味,纳食不香。察其唇色萎黄不泽,舌质淡,苔白,脉弱。诊断:阿夫他口炎(口疮)。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唇失濡养而发溃疡。治则:补中益气,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面神经麻痹中药治方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瘫痪,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发病。该病若能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手段,还要加强护理及生活保健,即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偏方:生姜汁1毫升,生南星1克。 用法: 将生南星研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如糊状。斜左贴右,斜右贴左。 主治: 面神经麻痹。避风防寒,保护面部面神经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口腔溃疡分清实火还是虚火

口腔溃疡=上火!这是一贯以来的观念。人们常自服清热解毒之药,如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抗生素等药物,初起能缓解,不断复发后就渐渐无效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柳东杨表示,其实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针对不同的“火”,下“火”方法也不同。舌红有“干”症,清实火柳东杨提醒,实火引起的口腔溃疡,最明显的就是舌红苔黄。“如果出现口腔溃疡可以伸出舌头看看舌头,如果是红色的舌质、黄色的舌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祛除口中有异味 口臭

口臭是指自觉口中有异味,或者自己感觉不到,而旁人可以闻到异常臭味。口臭往往伴有口干、口中黏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等炎热之象。口臭是由于胃火炽盛、湿热内蕴、食积不化、肠腑不通等因素所致。消化道菌群失调,口腔、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受抑制,异常细菌滋生,可以分解食物残渣和人体脱落上皮细胞,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引起口臭;糖尿病、肝病等身体其他部位疾病产生的病理产物,经血液运输至肺,并由肺部逸出产生的口气;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祖国医学的口腔保健

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十分重视口腔保健,在《内经》里就有牙齿和全身健康关系的知识记录。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也认为,龋齿的原因是饭后不漱口。《礼记》中有言“鸡初鸣,咸漱”,说明漱口在当时十分普遍。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还有以杨枝揩牙的记载。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