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肿痛名方治咽喉炎

咽喉肿痛,西医名为咽喉炎。咽喉炎有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发生在外感之后,出现咽喉红肿疼痛(颜色鲜红),声音沙哑,干咳无痰。多责之于肺热熏蒸,余常用养阴清肺汤治之。慢性咽喉炎,病程较长,有数月、数年而不愈者。口干舌燥,咽喉痒痛,咳嗽连连。咽喉部位紫红,有的还生出小米粒大小的滤疱,余常用名医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治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咀华清喉丹,药简效宏,用之亦效。养阴清肺汤(《重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谈慢性咽喉炎的秋季中医护养与治疗

在我们感受到气温慢慢降低的同时,周围的空气也逐渐变得干燥起来了,这就是秋天独有的自然特点——秋燥。秋燥有温凉不同。初秋,兼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热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多延续到秋分;秋分是个分水岭,往后进入深秋,天气有了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之为凉燥。总之,在这个秋燥当令的季节,天人相应,当咽喉口鼻有干燥的感觉出现,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润喉防燥了。秋季是慢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慢性咽炎偏方释疑 医生经验方

慢性咽炎为咽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有时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咽干,咽痒,恶心易呕,咽部微痛及异物感,属于中医学“喉痹”、“帘珠喉”等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的发生,内因多为肺脾肾亏虚,外因则多为反复感受外邪或刺激性气体,烟酒过多,工作环境尘埃过重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何伟平指出,要缓解慢性咽炎,必须养阴润燥。  指导专家 广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化痰利咽 曾利群治疗慢性咽炎方

名医治慢性咽炎(脾胃湿热)方处方:生石膏、薏苡仁各25克,黄芩、白术、陈皮、炒麦芽、神曲、炒莱菔子各12克,薄荷、黄连各5 克,苍术、厚朴各7克,生地12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消食利咽。用于治疗慢性咽炎,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症见咽干咽痛,口舌干燥,口气热臭,渴不多饮,脘腹胀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创方者:曾利群名医治慢性咽炎(脾胃气虚)方处方:党参、白术、陈皮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扁桃体红肿疼痛外敷土茯苓

应用土茯苓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5 岁;病程多为1天。均有扁桃体红肿疼痛。二、治疗方法取土茯苓20克,研成粉,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足心),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一般l~3次即可见效。三、治疗效果本组20例经1~3次治疗均获效,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四、典型病例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民间验方治疗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此病多发生于声带前、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常两侧对称,呈现小结样隆起。多见于青壮年,儿童亦可见之。患病后,声音失去圆润,声音逐渐变为嘶哑。宜清热解毒,润喉利咽,软坚散结,祛瘀活血为主,民间中草药治疗,效果良好。方剂如下:玉竹10克,海藻 15克,太子参12克,丹参10克,昆布12 克,当归须10克,牡蛎15克,桔梗12克,赤芍12克,红花9 克,金银花12克,枇杷叶10克,大贝母9 克,血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化痰理气 王军民治疗咽异感症

名医治咽异感症(痰凝气滞)方处方:法半夏、厚朴、茯苓各15克,苏叶、枳壳、香附佛手各lO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化痰理气。用于治疗咽异感症,中医辨证属痰凝气滞型。症见咽中梗阻,似有物阻,或感觉如发丝、线头、树叶、肿物、痰黏着,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时轻时重,喉间痰多而黏,胸闷不畅,或窒闷而痛,或暖气,呕吐痰涎,每因劳累、饮食不慎而加重,舌苔白腻,脉弦滑。创方者:王军民名医治咽异感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辨证治疗失音症

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者,即为失音。失音是一个症状,多见于呼吸系统的急慢性疾病,如感冒、喉炎、肺结核等病,中医多分四型辨证治疗。风寒型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声音嘶哑,多兼有咳嗽胸闷,鼻塞,恶寒发热等症,舌淡苔薄白,脉浮。治宜疏风散寒、宣利肺气,药用麻黄10克,杏仁lO 克,桔梗10克,蝉衣10克,前胡lO 克,浙贝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痰热型声音重浊不畅,咳痰稠黄,喉干或痛,舌苔黄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喝乌梅汤治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表现为咽喉疼痛反复发作,有烧灼感和异物感,’每于疲劳时加重,口干,痰少而粘,咽部微红,舌质红,脉细数。中医辨证为虚火喉痹,为肺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致。治疗中应用滋阴降火之药,虽能“壮水以制阳光”,然炎上之虚火贼邪并不能驯而归原,’故一旦停止治疗,遇劳则复发。故取乌梅味酸性平,人肝、脾、肺、大肠经,为养阴生津之良药,配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野荞麦根,共奏养阴而不留邪,去邪而不伤阴,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两验方

人物链接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中医师,教授。17岁拜浙江名医钟道生为师习医,21岁悬壶上海松江。1956年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创办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主编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及医话326篇。 创立完整独立的中医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慢性咽炎饮“竹楂水”

竹叶味甘淡,气平微凉,归心、肺、胃 三经,有清心除烦、利咽喉、通小便的功 效,性味平和,味道甘爽。现代研究表明, 竹叶黄酮有抗溃疡、抗炎、抗氧化的作 用,竹叶多糖能增强免疫力。山楂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能化阴,有生津液、利咽喉、消食积、散瘀 血的作用,尤其对食积不化、痰热内生导 致的口于口臭、咽喉隐痛有疗效,对于妇 女肝气不舒、痰气内结引起的梅核气也 有很好的作用。研究表明,山楂煎剂及乙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

治小儿咽痒干咳 急性咽炎方

治小儿咽痒干咳经验方法:取清凉油涂于耳后(即 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的完 骨穴和颈区),轻摩10下,用力不 可过大,因孩子皮肤较嫩,用力过 大易损伤孩子的皮肤。一般用后 不久,干咳即可停止。但较严重者 应配合应用其它药物治疗。主治:小儿咽痒干咳。马凡秋治急性咽炎方处方:玄参、赤芍、黄芩各12克, 荆芥、薄荷、重楼、桔梗、栀子、射干、 牛蒡子、山豆根、白僵蚕各8克,甘草5 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
病理科 内科 - 咽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