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痹症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医案实录罗某,女,52岁,农民,河南省通许县人,2017年5月21日以“间断性双下肢灼痛3年,加重6个月”为主诉入院。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克、每日2次,空腹血糖在7~9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未监测。3年前渐现双下肢烧灼样疼痛,曾于当地二甲医院住院治疗,口服α硫辛酸胶囊、甲钴胺胶囊,效果欠佳,6个月前因情绪因素上症渐重,经糖友介绍到我院治疗。症见:双下肢烧灼样疼痛,入夜痛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脾瘅”糖尿病的医案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许多疾病都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学术观点,《临证指南医案》是其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现在就书中“脾瘅”的医案谈谈一些个人浅识。“某无形气伤,热邪蕴结,不肌不食,岂血分腻滞可投?口干一症,《内经》称为脾瘅,中焦困不转运可知。中虚伏热。川连、淡黄芩、人参、枳实、淡干姜、生白芍。”“某口甜,是脾胃伏热未清。宜用温胆汤法。川连、山栀、人参、枳实、花粉、丹皮、橘红、竹茹、生姜。”“脾瘅”最早见于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验案

医案实录曹某,男,65岁,开封市人,2017年5月15日入院。患消渴病10载余,近月来口干渴、多饮渐重,体重下降10公斤,半月来双下肢水肿渐重,为求中医治疗慕名入住我院。症见:精神差,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口干、多饮、多尿,周身乏力,面色无华,左眼视物模糊,右眼仅有光感,时有头晕、心悸、胸痛,休息后缓解,小便频,夜尿2~3次,泡沫多。舌质淡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空腹血糖9.26毫摩尔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世 界上糖尿病患者约 4. 2 亿,预计 2040 年糖尿病患 者将增至 6. 42 亿 [1 ] 。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失明、肾功能衰竭、骨折、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 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2 -3 ] 。中医药 用于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众多医家突破 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病机的三消论治观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辨治糖尿病六经法

刘志龙辨治2型糖尿病“二要六经六类”法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快速增长, 特别是占糖 尿病总人数 95%以上的 2 型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身 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糖尿病可引 发冠心病、 脑血管病、 肾病、 失明、 截肢等并发症, 造成 严重的健康损失及社会经济和医疗服务的负担 [1 ] 。在 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 75% [2 ]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其 病理变化是肾小球的血管功能异常和系膜外基质进行 性积聚, 进而导致基底膜增厚, 并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 化和肾小球硬化 [1 -2 ] 。临床以持续性蛋白尿、 水肿、 肾 功能下降、 高血压等为表现, 目前针对其病理机制尚无 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 黄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从限食疗法改善脾主散精功能探讨2型糖尿病的防治

2 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 受损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 示,我国 20 岁以上的人群中 2 型糖尿病患病人数 居全球之首 [1 ] ,中国成年人代表性样本中糖尿病 前期患病率为 50. 1% [2 ] 。2 型糖尿病是由糖尿病前 期发展而来,早期干预糖调节受损并促进其逆转可 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级预防的关键,而提高胰 岛素敏感性和保护 β 细胞功能是 2 型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基于干支象数理论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辨治思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以视网膜 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眼 病 [1 ]9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病程超过 10 年以上的 半数糖尿病患者有眼底视网膜病变,并且是造成失 明的主要原因,位居失明病因的第二位 [2 ] 。本文 基于干支象数理论,运用五运六气与五轮八廓学 说,从中医角度分析 DR 的病因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糖尿病与瘀血关系探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有遗传倾向血糖升高 为特征的内分泌性代谢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 多食、消瘦、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久病可引起 多系统损害和多脏器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属于中医学 “消渴”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 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 升高。究其病机,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阴阳俱虚为主,但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糖尿病 患者普遍存在瘀血现象,瘀血贯穿于整个消渴病 程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胰岛素原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日益 丰富, 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 且在这种趋势下, 高尿酸 血症患病率也逐渐升高。有研究表明, T2DM 患者中 有 20. 93% [1 ] 发展至 HUA, 而非糖尿病患者 HUA 发病 率仅为 9. 53% [2 ] 。PI 为胰岛素的前体物质, 近年来, 被众多学者作为预测 T2DM 的指标, 即高 PI 血症和不 成比例的 PI 增高是胰岛 β 细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从“凡土脏取决于胆”论治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近年国内外学者对血糖波动的关注越来越多, 波 动性高血糖导致机体炎症反应、 自由基增多以及通过 蛋白激酶 C、 多元醇、 糖基化终产物、 己糖胺、 核因子 κB 系统、 高血糖记忆效应等途径引发血管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 [1 -2 ] 。 目前西医降糖药物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的降糖, 但血糖波动大、 低血糖风险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隐患 依然存在。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作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阴阳学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用来概括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1 ] 。阴 阳学说被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 理变化, 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贯穿中医药实践的 全过程。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 范畴,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中医病名为“消渴目 病” ,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 “云雾移睛” 等范畴。D
病理科 内科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