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天暑热 借鉴古人的消暑方法

炎天暑热,人们忙着开空调,喝冷饮。其实,借鉴一下古人的消暑方法,也许对健康更为有益。在没有冰箱、更无空调的时代,古人最简单的消暑纳凉措施是摇扇,即使皇孙贵族,想凉快也不过是让丫鬟在旁边不停地摇扇而已。研究表明,摇扇既可送清凉又能健身养性。摇扇使手臂、手腕不断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可防止血压突然升高;摇扇时头部经常活动,对防止颈部骨质增生也有一定作用。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用檀香扇助眠。檀香扇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后的饮食禁忌与食疗方

忌狂饮水 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食方:西瓜翠衣汤 新鲜西瓜皮(去瓤)一个,白糖适量。将西瓜外边一层绿皮薄薄削下,洗净后切成碎块,放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糖搅匀,凉后代茶喝。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忌油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酷暑来临 介绍三款解暑汤

酷暑即将来临,介绍三款解暑汤,助你轻松过夏天。 酸梅汤 酸梅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凉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乌梅药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含有非常丰富的有机酸,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红楼梦》第34回,写贾宝玉挨打后,就“只嚷干喝,要吃酸梅汤。”想那宝玉什么美食没尝过,口渴时只想喝酸梅汤,其中的妙处必是平常的汤汤水水所不能及的。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夏季发热擦药可退

夏季火热、外湿。署邪最盛,很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此时采取中药煎汁擦浴,不仅能对症治疗,还能很快消除发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具体方法是将配好的中药加水100—200毫升,煎20 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棉蘸药汁反复擦双足涌泉穴(蜷足,足心凹陷处),也可反复擦洗全身皮肤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浅表太血管处,擦到皮肤变红为度。局部有皮损、肿块者不宜使用此法。若病情较重,或中药擦浴退热效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高温炎热 中医如何防治中暑

高温炎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如何防治中暑,中医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中暑,还应以“防”为主,中药凉茶有一定防治作用,可参考以下配方。金银花、白菊花各8克,淡竹叶5克,白参10克,藿香4克,用1200-1500毫升开水焖泡1小时,代茶饮,汗出多时,还可适当加些食盐(1克左右即可)。但阳虚之体,症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者人少用或不用。发生中暑时,若为轻、中度中暑,表现为身热、汗出、肢体酸重或疼痛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夏进汤水 清热消暑

中医认为,暑热之气属阳,阳盛易伤阴液,而阴亏损则阴阳失调。这是因为夏季炎热,人体为了散热,汗腺就要大开以调控体温。通常一次有感觉的出汗,身体大约要丢失上千毫升的液体。尤其在高温时节,一天可能要出好几次大汗。人体水分一旦丧失较多,就会出现口干、头晕、心慌、胃口下降、尿少等症状。因而每至盛夏,人们都有进汤补水的习惯,以保阴生津,求得身体的“阴阳平衡”。  先说饮茶。夏天除了喝白开水外,饮茶也是不错的选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小妙招和小方子 预防孩子中暑

夏天,气温高热难耐,大人还好,小孩子不懂得调节活动量又大,父母们最担心孩子们中暑了。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李玮主任医师谈到,夏季天气炎热,孩子太小,稍不注意,容易得暑热症,这主要与孩子的体质因素有关,如果孩子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不好,发育营养较差;或久病体等,夏天暑热,就会不能耐受气候的炎热生病。其实中暑的外因是由于暑热之气,内因则与小儿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这里,李玮教大家几个好操作的小妙招和小方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的简便求治方

1。将病人移向阴凉处、冷敷,再用韭菜汁、生姜汁、大蒜3-5瓣(捣烂)取汁灌服。 2。鲜芝麻叶适量,沸开水冲泡代茶饮。 3食盐10克,生姜15克,二味一起入锅同炒,炒至盐黄。姜微黑后.加水煎频服毒 如不验应急送医院救治。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凉茶偏方

夏日天气炎热,人体排汗增多,体内的水分、盐分消耗也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中暑或虚脱,除饮食上保证营养外,喝点防暑凉茶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方法。山楂菊花茶山楂100克,酸梅50克,加水煮烂,再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去渣,然后放入适量的冰糖,凉后即可饮用。荷叶白术茶新鲜荷叶半张,撕成小片,与白术10克,藿香、甘草各6克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凉后即可饮用。绿豆菊花茶绿豆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昏厥

【辨证】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疾病】中暑昏厥【组成】生姜汁、韭菜汁、大蒜三瓣【制法】捣烂后取汁【用法】用汁灌服【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苦瓜消夏

苦瓜因瓜肉、瓜瓤味苦而得名。有趣的是,苦瓜虽苦,却有君子风度,从不会把苦味传给“别人”,苦瓜若与其他食物一起煮、炒,如苦瓜烧肉,苦味却不入肉中,因此苦瓜有“君子菜”的美名。父亲是南方人,爱吃苦瓜,但我小时候是吃不得 “苦”的,每次餐桌上只要有苦瓜这道菜,我便绝不会下筷了。父亲每次做苦瓜之前,把切好的苦瓜放在盐水浸泡五分。钟,把苦水挤出,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几遍,然后炒食,这样苦味减轻了,但苦瓜的风味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清暑热偏方 两款清热养心汤

虽已过立秋,但广东的天气仍然闷热,气象台连续多天挂出高温预警信号,到医院求诊的中风病人增多。这里介绍两款清热养心汤,供大家选用。   热解毒汤———猫爪草夏枯草猪横月利汤   [材料]猫爪草15克、夏枯草30克、生地9克、黄豆15克、猪横月利(即猪胰)150—200克、生姜2片。   药材与黄豆洗净,用清水稍浸泡20分钟,猪横月利洗净切成片状,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