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防治中暑 补虚扶正 祛暑开窍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天发病,有阴证阳证不同,有虚实的区别,症状表现复杂,应对症选药。防治中暑轻度伤暑、防暑可以用中成药进行防治。夏季暑邪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 是夏季烈日暴晒从而引发的伤暑,老百姓常说的“热到了”,就是指中了“阳暑”,即西医所说的“热射病”。轻者症见头晕痛、身热、脸红、心烦、口渴、汗多等,重者中暑会有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伤暑 中医简易疗法
伤暑多因夏季怕热贪凉引起。以发高烧,心烦、口干为 主要特征。但应根据各种不同证型,分别进行治疗。暑热伤表头身痛,发烧怕冷,心烦,无汗,小便黄。 脉浮数,舌苔薄黄。治宜解表清热。处方(1)香薷6克 银花10克 扁豆花(扁豆亦可)10克 厚朴 6克 连翘6克 水煎服,服后出汗。(2)六一散(成药)10克 薄荷3克 开水泡服。暑热伤气发高烧,面色红,出汗很多,口大渴,气息 粗或接不上气,小便黄。脉数有力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小儿暑热证 孙浩六鲜清暑汤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临证擅治儿科内科杂症。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60年,出版著作《孙谨臣儿科集验录》《医学存心录》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 简易中医疗法
中暑,包括“发痧”。是一种发于夏天起病很急的疾病。以突然昏倒,不知人事为特征。夏天天气很热,或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夕加上某些人体质又虚弱,则往往引起发病。治疗中暑,以急救为主夕先把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夕平卧夕把衣带解开,然后分别虚、实进行救治。 实证多见于身体比较壮实的人,初起往往突然头晕头痛,两眼发花,全身发高烧,出汗夕想呕又呕不出,或上吐下泻夕手脚抽筋,口干舌燥,喝水喝得很多,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暑重在预防
夏季气温高,想要顺顺利利度过夏季就要注意防暑降温,下面我们来了解了解夏季防暑降温的一些小常识。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心脏病专家表示,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医治疗暑病
传统医学的“天人相应”观念,派生出独特而完整的暑病理论。凡在夏暑当令(夏至后至处暑前)出现暑热见证者,概称为暑病。临床上,暑病常见的证型有:暑邪初伤 有长时间日照或高温劳作史,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口干渴,心烦,舌燥,脉浮大而数。此即先兆中暑,治宜泄热祛暑,可酌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也可用绿豆红糖水食疗,或针刺内关、曲池等穴位。阳明热盛 初起病,壮热,汗多,心烦,头痛头晕,面赤气粗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高温天气正在卷土重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展学生军训,在这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未采取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暑之后怎么处理呢?中暑的主要病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能从外界环境获取热量,环境温度过高易导致中暑。产热增加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使产热增加。散热障碍如湿度大、身体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或无风天气等。汗腺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几款消暑凉茶
炎炎夏日来临,解暑凉茶受到大众的追捧,现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凉茶。去火茶 若出现口渴咽干、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症状者,可选取白菊花、金银花、莲子心、枸杞子等中药泡茶,以达到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目的。消痘茶 若面部有痤疮、暗斑的患者,可用野菊花、连翘、金银花、白芷等泡茶,取其化斑消疮的作用。口臭茶 若出现口臭或口中异味等表现者,可用淡竹叶、莲子心、麦冬、金银花、白菊花、石斛、甘草泡茶,不仅具有清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对症选用防暑外用药
走进各大药房调研发现,如今最显眼的货架是防暑药品专区,藿香正气液、板蓝根冲剂、风油精、金银花露等防暑药品和消暑饮料摆满货架,吸引不少人来购买。在大热天里,很多家庭都会手边备着几款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对症选用。风油精类(外用)功效:提神醒脑。将风油精涂抹于太阳穴、人中等处,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但是,风油精含有樟脑等成分,因此孕妇、3岁以下儿童禁用,在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风油精中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中医解暑有三妙招
暑热难熬,心烦气躁时用以下几招可有宁神解热之功。第一招:揉脖子。脖子后方有个重要的穴位,叫做大椎穴(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冬天的时候按揉这个穴位可以防寒,天气热的时候按揉这个穴位,却又可以起到清热除湿的效果。第二招:拍手臂。夏天是一个养心的重要时节,按压手少阴心经(手臂内侧外缘)和心包经(手臂内侧中线),坚持每天一次,对于心痛、心悸、心胸烦闷都有缓解作用。第三招:按眉心。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有一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解暑代茶饮三方
金菊竹蜜饮组成:蜂蜜适量,金银花、菊花、淡竹叶各2g。用法:将3味药加水2000ml,煎煮15分钟,过滤取汁,待自然冷却后兑入蜂蜜,搅匀代茶饮。蜂蜜绿茶饮组成:蜂蜜25g,绿茶1g。用法:开水300~500ml浸泡上2味5分钟后温饮,或煎服,日服1剂。蜜调黄瓜丝组成:蜂蜜100g,黄瓜1500g。用法:黄瓜洗净去瓤切条,放沙锅内加水少许,煮沸后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蜜调匀,煮沸,随意食用。(时乐)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治疰夏验方
伏天温度高,湿度大,一些体质虚弱的老人会出现疰夏的一系列不适,如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精神委靡等。《幼科准绳》记载:“疰夏之症,体质虚弱,脾胃不足,遭疰夏之热,肢体怠惰,两脚痿软,嗜卧,精神不足,饮食不思,口中无味,大便不调,小便短赤,呼吸短乏,气促。”此病症并不严重,但消耗体力。下面介绍一则验方,可以缓解疰夏的一系列症状。玉米须15克,通草3克,丝瓜100克。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20分
病理科
内科 - 中暑
1..
«
5
6
7
8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