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常用有效治疗方法

痛经痛经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本病的发生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久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此外,亦有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宫位置过度不正而发生痛经的。[方一]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红糖30克。先将山楂、向日葵籽一齐放在锅内炒,以葵花籽炒香熟为度。再加水,熬成浓汁后,将红糖放入熬化即成。每次于经前1--2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功能性痛经(秘方数:7)

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故又称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在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功能性痛经每发作于月经第1、2天,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阴部和腰骶部,时伴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患者于经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经行时力口剧。患有膜性痛经者则于月经第3-4天疼痛最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秘方数:8)

痛经:凡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者称为痛经。痛经又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闭经 痛经(来月经时腹痛)

闭经(少女18岁后和非怀孕妇女两月以上不来月经)干茄子片*半斤,炒黄磨成粉,黄酒送服,1日2次,1次3钱,服完可愈。痛经(来月经时腹痛)干丝瓜筋 1次半两,烧一碗汤服,1日2次,7天痊愈。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治痛经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治疗方: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黑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喝汤吃蛋。痛经食疗方:黄芪100克,乌骨鸡1只(约1000克)。 黄芪切段后放入鸡腹内,鸡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熟烂,加盐调味。以上为5日量。月经前3日食用。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治痛经五法

1.填脐法: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稀糊状,填于肚脐处,胶布固定。每日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2-3次(注意防烫伤)。每日换药1 次,连续用3-5天。2.敷足心法: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入适量米醋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 1次。3.喷嚏法:药用皂荚30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取少量药末置于手掌中,捂鼻吸之,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每日2~3次。4.足浴法:取益母萆、香附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血瘀型痛经山楂治疗佳品

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血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血瘀型痛经患者常表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   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外治痛经两法

1.填脐法: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稀糊状,填于肚脐处,胶布固定。每日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2-3次。每日换药1 次,连续用药3---5天。2.足浴法:取益母萆、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 毫升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 天。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可试试中药泡脚

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尝试过多种治疗都没好转,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气滞血癀型: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针对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因为 “女子以肝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治疗验方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妇女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因青年女性对月经生理认识不清,精神紧张而疼痛;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被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生殖器有异常,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疼痛;或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而致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下面介绍一些治疗小验方:1. 月季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 中医外治五法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药膏外敷法:丁香、吴茱萸、细辛、延胡、乳香各等份,研末和匀,以适量益母萆膏调成软膏。一般在月经周期前5 天开始治疗。取麦粒大小药膏,置于2~2厘米大小的胶布上,贴于关元穴(脐下3寸处),1-2天换1次,经行3天后停用。白药填脐法:云南白药适量,38度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热熨疗法缓解痛经

热熨疗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物理疗法,其方法是将一些中草药或导热物质加热后,迅速用布包好,放在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上,做来回移动或反复旋转按摩。热熨疗法对于痛经中的寒证有一定作用。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绞痛,喜按,得热则痛减。患者多有畏寒,手足欠温,小便清,大便稀,舌淡苔白等症状。如果患者表现为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并伴有带下色黄,小便短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等症状,则系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