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型痛经红糖中药治

中医认为,红糖味甘,性温,人脾经, 《本草纲目》记载:砂糖(红糖)具有“和脾 缓肝”、“补血、活血、通瘀以及排泄恶露” 的功效。部分女性经期胞宫虚寒,瘀血阻滞, 经行腹痛,经血量少,血块较多,经行不 畅,对于痛经偏于寒性者,还常伴有畏寒 肢冷,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甚至吐泻等 症状。中医一般常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之品,因势利导,促进经血顺利 排出。而红糖既性温,又兼具活血之功, 故常作为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主治痛经方 经行小腹冷痛得温痛减

方法:取五灵脂15克,炒 蒲黄10克,白芷8克,盐5克。 共研为细粉,于经前5—7天,取 药粉3克,纳入肚脐,上置生姜 1片,再用艾灸,自觉脐内有热 感为度,灸后将药粉用胶布固 定。每日1次,至净经时止。主治:痛经,中医辨证为寒 凝血瘀型,症见经行小腹冷痛, 得温痛减,下血有瘀块,舌淡 暗,苔白,脉沉迟。 罗绮颜牛奶加蜂蜜可治疗痛经据友人介绍.并经临床实践证明.每 晚临睡前喝1杯加1勺蜂蜜的热牛奶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冬季痛经 补肾壮腰

补肾壮腰佳肴——续断杜仲煲猪尾材料:猪尾0.3公斤,杜仲30克,续 断25克。制法:猪尾去毛洗净,与续断、杜仲 同入砂锅中,加水煲至猪尾熟软,去药 渣,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健康提示:本品可补肾壮腰。适用 于肾虚腰膝酸痛,遗精,甚则滑精,面色 萎黄或苍白,精神萎靡,头晕目眩,耳鸣 等症。 胡 亦黄酒蒸鸡蛋治冬季痛经材料:鸡蛋4个,红糖20克,温黄酒0.1 公斤,温水适量,姜末适量。制法:鸡蛋入搅拌盆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 延胡索都作为首选药

痛经患者,女,29岁, 未婚,7月10日初诊。 痛经5年,患者月经周 期尚规律,经行少腹疼 痛拒按,经血量少,色 紫黯有块,块下痛减, 经前乳房作胀,舌质紫 黯,脉细涩。B超:子 宫附件未见异常。中医 诊断:痛经(气滞血 瘀)。治以行气活血,化 瘀止痛,方用四物汤加 减处方:当归15克, 赤芍15克,白芍15克, 川芎10克,香附10克, 延胡索10克,乌药6 克,桃仁10克,红花 10克,甘草3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防痛经 自查子宫肌瘤

《2015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近80%的女性伴有轻度及以上的痛经,其中超过14%的女性表示痛经对正常生活有影响,这是她们工作请假、女学生缺课最常见的原因。导致痛经的原因有多种,如常食生冷食物、经常熬夜、缺乏锻炼、工作压力较大等。其实,找对方法,痛经是可以预防的。吃对食物。经常痛经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2天内多吃些香蕉、芹菜和粗纤维食物,可防止便秘,避免因消化道剧烈蠕动,以此缓解对经前子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翠霞关键词 痛经;肝郁脾虚型;止痛汤;王翠霞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 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 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 [1]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 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 90% 以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治疗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

江西中医药大学 潘兆兰,童娟娟,郑兰,王阳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治疗痛经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探讨其疗法,分析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关于 痛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国 1979-2014 年有关中医治疗痛经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思路 与方法,以痛经为基点,运用SPSS19.0软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20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其中中医特色单一疗法共统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月经下腹疼痛中医任脉灸

13岁的小雯每次来月经都会出现下腹疼痛、恶心、头晕、出冷汗等不适,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医生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每次只能采取多休息、服用止痛药的办法缓解。在妈妈的建议下,小雯来到中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没想到,经过3个疗程(3个月)的任脉灸,小雯的痛经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不用靠药物了。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有虚实寒热之分,《医宗金鉴》曾记载:“腹痛经后气血弱,痛在经前气血凝,气滞腹胀血凝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痛经偏方同一个方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闺蜜A通过练瑜伽,治好了多年的痛经;姐妹B以前每次月经都得吃止痛药,吃了一段时间的当归红枣竟然缓解许多;同事C坚持做针灸,痛经不知不觉中也消失了……不少人治病首选他人用过且有效的方法。不过,妇科专家提醒,很多痛经偏方确实有其合理的地方,但同一个方子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同体质、不同证型的人合适的方子不一样,用错方法,有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建议采用痛经偏方前,一定要先辨明体质,辨识病因与证型。1瑜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妇女痛经敷白芥子

妇女痛经敷白芥子处方:白芥子12克(研粉)。用法:使用时用米醋调成稀糊 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1次,连敷5~7天。也可取 肉桂、干姜、小茴香各15克,共研 粉,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外敷于 神阙穴(肚脐),外用纱布、胶带固 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主治:痛经。 刘韬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主治痛经方 月经前连服3-5天

治痛经偏方柴胡、白芍、丹参、山药各12克,茯苓15克,香附、当归、郁金、莪术各10克,枳壳9克,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气滞血瘀型痛经,症见经期腹痛,经前乳房胀痛等。治痛经方处方:山楂、葵花子仁各30克, 红糖60克。月经来潮前3—5天,取 上药l剂,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 煎,去渣取汤,分3次饮用,每日l 剂。主治:痛经,中医辨证为气血两 虚型,症见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

中医学治疗痛经病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称为“痛经”、“经行腹痛”。若月经初潮即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者,常属“原发性痛经”:在育龄期发病者,常为“继发性痛经”。本病是妇科常见病证,原发性痛经以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女性为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多见于中年妇女。现代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本文拟就中医
病理科 妇科 -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