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痛经
月经病
阴道炎
宫颈癌
乳腺癌
乳房疾病
妊娠病
产后病
白带异常
不孕不育
妇科其它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若超过18岁月经初潮未至,或经行后非妊娠、哺乳、绝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行。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其分型如下:气血虚弱: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唇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绝经后的保养:中医疗法
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称为绝经综合征。常见如月经紊乱、情志志异常、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治疗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病人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中医学无此病名,其症状于“年老血崩”、“老年经断复来”、“崩漏”、“脏燥”、“百合病”等病证中可见散在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月经失调民间方
处方与用法:棉花子250克,焙黄研末,分成14包。每日1包,红糖水送服。功效:补益气血,补肾调经.治妇女月经失调,超前或退后,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失眠健忘,脉沉细无力者。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妇女月经过多,经行先期方
处方与用法:生地20克, 当归、川芎、白芍各10克,丹皮12克,山栀子(炒炭)10克,茜草、白头翁各10克,黄柏、白薇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月月经前连服5剂,连服3个月共15剂为1个疗程。功效:清血热,散瘀血,止营血,治妇女月经过多,经行先期,色红稠黏或紫红,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食疗养生调节月经
治疗月经不定期 调经四宝粥——柴胡、香附、川穹、当归各15克,粳米150克,白糖少许。四味中药入药罐,加入清水煎煮,去药渣取汁,再调入粳米用文火煮粥,熟后调入白糖。有疏肝理气调经血之功效。 山药羊肉汤——羊肉150克,山药、当归、熟附子各10克,姜、葱、精盐各少许。羊肉洗净切块,附子当归纱布包,山药捣碎备用。羊肉药包和山药一同入锅,武火烧沸去浮沫,再改文火煮至肉烂熟,然后放置90分钟,取出药包再调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方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方 处方:当归、茯苓各15克,柴胡、薄荷各6克,白术12克,甘草、煨姜、郁金、白芍、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血调经。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 本方用于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经前乳房胀痛,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三方治月经周期延后及量少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行者。 方一 组成:红花100克,白酒、红糖各适量。 用法:红花以白酒(60度为佳)500毫升浸7天,以酒红为度。每服10毫升,每日2次,不能喝酒者可兑入红糖水20毫升。 主治:气虚所致月经后期,乏力,倦怠。 说明:对寒性痛经亦有效。 方二 组成:当归9克、生姜6克、延胡索4.5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3~5剂。 主治:虚寒型月经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病案举例: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近几年来,她不仅经常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外,且常常月经不调,即每次月经来临小腹部便疼痛明显。点评:看来,刘小姐的月经需要“通一通”了。那么,如何“通”呢?不妨自己或请家人经常摩擦“八醪穴”,亦有助于经络血脉的“通达”,明显缓解或消除“老朋友(月经)”带来的身心不适。八髎就是八个穴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提前来7天以上叫月经先期,其原因多数是血热为主,也有肾气不固引起。一般可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1.肝郁血热:患者心情不顺、易怒,月经提前10天,大便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脉弦。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清郁热。 处方:当归、白术、丹皮各9克,白芍、茯苓、柴胡各10克,山栀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2.阴虚血热:患者口干心烦,月经提前12天来,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数。 治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西医治疗主要是纠正水钠潴留和控制神经症状,中医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纳欠佳,月经量多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养心脾。 方药:党参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白术9克,茯神9克,生姜6克,远志9克,郁李仁6克,木香9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上环后月经过多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熟地、党参、白芍、淮山、阿胶各15克,川断12克,白术10克,升麻炭、荆芥炭、甘草各6克。加减:四肢发冷的阳虚患者,加炮姜炭5克,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内热加地骨皮12克,黄芩炭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经时或经前1周服,治疗1—2个月经周期。疗效:本方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患者38例,痊愈29例,好转5例,无效4例。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妇女调经药膳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1..
«
8
9
10
1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