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痛经
月经病
阴道炎
宫颈癌
乳腺癌
乳房疾病
妊娠病
产后病
白带异常
不孕不育
妇科其它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经行嗜睡 分症状调理
每个月女性都会有几天“特殊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身体不舒服,很多女性会觉得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有的甚至不分昼夜,时时昏昏欲睡,明明起床没多久,可一会儿又犯困,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经行嗜睡”。从中医角度看,经行嗜睡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脾肾阳虚几种情况。经行困倦嗜睡的妇女,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饮食上少吃甜腻与高脂肪的食品。夏天可适量多吃一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妇科月经病治方:茜草配乌贼骨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应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二药配以雀卵、鲍鱼汁治疗血枯经闭,称“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乌鲗骨,即乌贼骨,又名海螵蛸。藘茹即今之茜草。 乌贼骨,《神衣本草经》记载:“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大明本草》:“疗血崩。”《本草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茜草,《名医别录》记载:“止血,内崩下血。”《大明本草》:“止鼻洪尿血,产后血晕,月经不止,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是妇科临床常见症和多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性子宫肥大、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血热、气虚、血虚、肝肾阴虚、血瘀等,治疗重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毫升,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血热迫血:月经经期第2-3天,阴道出血量多,有的高达200-400毫升;血色深红,质稠,伴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鸡内金常用于治疗女性闭经
凡是杀过鸡的人都知道,鸡“胃”里有一层金黄色角质内壁,那就是“鸡内金”。将其剥离后,洗净晒干,可入药。药用时,研末生用或炒用。当然,鸭内金、鹅内金也可入药,但效果都不及鸡内金。 中医认为,鸡内金的功能主要有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小儿暴食以后,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呕吐腹泻,都可以用鸡内金两个,微微炒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分5次冲服,胆结石、膀胱结石,凡是颗粒不大的或泥沙性结石,只要是用温开水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方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脾肾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赤石脂各15克,白芍、白术、血余炭各10克,炮姜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阿胶(烊化)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固摄。可用于治疗月经淋漓不尽,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临床症见:患者经量先多,继而量少淋漓,色淡质薄,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苔白薄,舌淡,脉沉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妇女调经药膳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治上环后月经过多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熟地、党参、白芍、淮山、阿胶各15克,川断12克,白术10克,升麻炭、荆芥炭、甘草各6克。加减:四肢发冷的阳虚患者,加炮姜炭5克,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内热加地骨皮12克,黄芩炭5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经时或经前1周服,治疗1—2个月经周期。疗效:本方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患者38例,痊愈29例,好转5例,无效4例。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西医治疗主要是纠正水钠潴留和控制神经症状,中医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纳欠佳,月经量多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养心脾。 方药:党参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白术9克,茯神9克,生姜6克,远志9克,郁李仁6克,木香9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提前来7天以上叫月经先期,其原因多数是血热为主,也有肾气不固引起。一般可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1.肝郁血热:患者心情不顺、易怒,月经提前10天,大便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脉弦。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清郁热。 处方:当归、白术、丹皮各9克,白芍、茯苓、柴胡各10克,山栀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2.阴虚血热:患者口干心烦,月经提前12天来,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数。 治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病案举例: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近几年来,她不仅经常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外,且常常月经不调,即每次月经来临小腹部便疼痛明显。点评:看来,刘小姐的月经需要“通一通”了。那么,如何“通”呢?不妨自己或请家人经常摩擦“八醪穴”,亦有助于经络血脉的“通达”,明显缓解或消除“老朋友(月经)”带来的身心不适。八髎就是八个穴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三方治月经周期延后及量少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行者。 方一 组成:红花100克,白酒、红糖各适量。 用法:红花以白酒(60度为佳)500毫升浸7天,以酒红为度。每服10毫升,每日2次,不能喝酒者可兑入红糖水20毫升。 主治:气虚所致月经后期,乏力,倦怠。 说明:对寒性痛经亦有效。 方二 组成:当归9克、生姜6克、延胡索4.5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3~5剂。 主治:虚寒型月经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方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方 处方:当归、茯苓各15克,柴胡、薄荷各6克,白术12克,甘草、煨姜、郁金、白芍、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血调经。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 本方用于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经前乳房胀痛,
病理科
妇科 - 月经病
1..
«
4
5
6
7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