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痛经
月经病
阴道炎
宫颈癌
乳腺癌
乳房疾病
妊娠病
产后病
白带异常
不孕不育
妇科其它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乳房诸病 中医临床经验 乳痈,乳癖,乳核
乳房属肝络胃,与冲任联系最为亲近。乳汁又为血之所化,而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水。乳房之病,有因外邪侵袭,也有肝气郁结,或见胃热壅滞,冲任失调,肝肾缺乏,心脾两虚,痰浊凝聚,瘀血阻络,更有乳络损伤、乳汁积蓄等。气是引起乳房病的首要病因病机。妇人情志不畅,多愁而善郁,肝气不舒,则乳络易壅,血脉易滞,痰浊易凝。然乳房诸病,多由此诱发。乳痈多见于妇人初产之后。多因外邪侵略,引起乳汁排泄不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通乳粥 下乳涌泉粥 佛手留行粥 三花下乳粥
通乳粥质料:党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各10g,七孔猪蹄15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做法:将诸药择净,猪蹄去毛,同放锅中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烹时加入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2次。成效:可补益气血、通络下乳。适用于产后缺乳、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神疲少食,舌淡少苔,脉虚细。下乳涌泉粥质料: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萧贤忠治疗乳痈经验举隅
乳痈, 痈肿之发于乳房者, 即现代医学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痈, 肿也。从病雝声”[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言:“肉部曰:‘肿, 痈也。按肿之本义谓痈, 引申之为凡坟起之名句’”[2]。《释名语源疏证》曰:“痈, 壅也。气壅否结里而溃也。从病雝声”[3]。乳痈病名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4], 又名妒乳、乳毒、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等。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痈疽妒乳诸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乳部外症自创方三首
外科乳房部位乃厥阴、阳明经之所司也。一般妇人患乳症有内吹、外吹之别。内吹乳者,在怀胎六七月,胸满胎气上逆,乳房结核漫肿、坚硬疼痛、寒热间作、皮色焮红发热或皮色不红,均由胎气旺盛之故。热者即用柴胡清肝饮,气郁即用逍遥散服之,外用五行冲和散,用醋调敷,内消此疾。初起,结核失于治疗或本人复伤怒气,以致大肿、疼痛,其势必将成脓,按之内软用刀刺之,脓浅用红升丹撒之,外用万灵膏贴之,宜服调理气血之药,(脓深)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乳痈或疮疡,自拟溃坚消痈汤加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在某些诱因下迅速进展的乳房疼痛性肿块,内部可形成复杂性窦道及微小脓腔,严重者可波及全乳,部分患者可伴肢体结节性红斑、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绝大多数是已婚经产妇女,尤以产后数月或数年多见,少数可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主治童稚乳疠 乳疠平煎剂
龙家俊,男,1946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曾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先后出版《江苏省名中医龙家俊医案医论集》《难治性疾病的中医临证探索》两本专著,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组成:天冬15克,大贝母10克,生牡蛎30克(打碎,先煎30分钟),鹿角片10克(打碎,先煎30分钟),仙灵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贾占清治疗乳癖常用对药
贾占清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2002年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诊疗。他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临床用药广泛,配伍精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乳腺增生常用药对总结于下。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乳房当为奇恒之腑
中医对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认识在《内经》中已有较为详细载述,唯独对乳房记述甚少。关于其归属关系,后世医家也未能从以脏腑为核心的局部—整体观上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使近年对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较为全面者也仍未将其列入其中。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经过近60年对乳房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认识以及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乳房当为奇恒之腑”。我们通过收集、整理郭诚杰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临床病例以及其生前访谈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三清法”治疗粉刺性乳痈
粉刺性乳痈属于西医浆细胞性乳腺炎范畴,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化脓性乳腺疾病。该病多发生于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的妇女,临床常表现为乳头溢液或凹陷,化脓溃破后脓液中有粉刺样物质,反复发作,经久难愈。1958年顾伯华教授在国内首次报道该病,并于《实用中医外科学》中将本病命名为“粉刺性乳痈”。据文献报道,该病已占乳房疾病4.1%~5.5%, 并有上升趋势。病因、病机、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健康之路20200903:王泽民,乳腺增生点按膻中穴,软坚散结汤
健康之路cctv10节目视频2020年9月3日播出《气出来的乳腺增生》关键词:王泽民,乳腺增生点按膻中穴,软坚散结汤,加味逍遥丸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困扰女性的乳腺增生究竟是谁惹的祸?本期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泽民帮您找到方法告别乳腺增生。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健康之路》 20200903 气出来的乳腺增生)主要介绍长期生闷气会导致乳腺增生,让专家帮您找到方法,告别乳腺增生等相关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中医乳腺疾病的治疗 清通法温通法
楼丽华教授是第五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楼丽华在中医乳腺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独到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学术思想,即 “四辨识病”“温通治痈”“三机调增”“扶正抗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中,“温通治痈”是楼氏乳科的一大特色,即以温通法治疗乳房炎症性疾病,突破清解法治疗乳腺炎的惯例,通过纯中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经前乳胀的发生 辨证分型治疗方法
古人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当我们先后看到《浙江中医药》杂志(1978年第5期)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高秋松同志写的《经前乳胀证治》(小编注:未搜寻到此文)和《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小编注:见后文)报道后,当读再三,获益不浅。自1978年12月,我根据高氏论述,照方施用,经治52例(治疗一次25例,二次15例,三次7例,四次5例),皆获效验(痊愈47例,显效3例,有效2例
病理科
妇科 - 乳房疾病
1..
«
17
18
19
20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