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保健康 产后防护

湖南省“单独两孩”政策即将落地,符合条件的单独夫妇可着手备孕工作了。那再次生育前要注意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日前,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杨微涛特针对再生育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出提醒。高龄我们把分娩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定为高龄。单独二胎放开后,35岁以上的孕妇应该会有所增加。高龄孕妇因受精卵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所以,高龄孕妇建议直接进行羊水或胎儿血细胞培养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治产后风湿痹痛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桑枝15克,赤芍、大枣、鸡血藤、秦艽、独活、桑寄生、川断各12克,桂枝8克,生姜10克,甘草6克。加减:恶露已尽者加红花、丝瓜络各10克:痛在肩背及上肢加羌活、防风各8克;痛在腰部加川杜仲12克;痛在下肢加牛膝10克,防己8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妇女产后风湿痹患者28例,治愈 20例,好转3例。无效5例。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辨证气虚自汗兼阳虚恶风寒

彭某,女,37岁,门诊病例。2004年6月30日初诊:诉恶风畏寒自汗5个月。患者临产时感受风寒,出现恶风、畏寒、自汗,病已5个月。症状愈来愈甚,至今已漏汗不止;伴见口干、喜热饮,下肢厥冷而酸软无力,站立行走均感困难。患者寒冬临产时所着棉装,至今不仅未减1件,而且还外罩风衣、风帽,特别畏风;坐必居于屋角而谨避风吹。就诊时症状如前,舌苔薄白,脉虚细。辨证:气虚自汗兼阳虚恶风寒。治法:益气敛汗,温补肾阳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坐月子”强调忌风 避凉

中国人的旧习俗认为,刚生孩子的“月母子”一定要忌风、防寒,否则日后会落下诸多“月子病”。于是,许多刚分娩后的产妇常常选择包头裹身、足不出户的方式“坐月子”。  其实,根据产妇的生理特点分析,“坐月子”强调忌风、避凉是有科学根据的。  俗话说:“胎前一盆火,产后一池冰。”中医认为,刚生产后,产妇真气大伤,气血不足,百脉空虚,表卫不固,加之刚分娩后毛窍开张,出汗多,湿邪易于聚集。稍有不慎,风、寒、湿三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促产妇泌乳 选取耳穴贴压方

母乳喂养有营养、经济、增进母婴感情等优点,特别是近年来奶粉质量令人堪忧,使得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现代研究证明,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它和全身各部位及五脏六腑都有紧密联系,耳穴贴压是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病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此,笔者对住院分娩的产妇给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以促产妇泌乳。  取穴:选取耳穴内分泌、乳腺(对耳轮部,与屏上切迹同一水平处,即胸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治产后腹泻 桂枝汤健运脾胃

李某,女,31岁,2011年7月初诊。  患者产后18日,腹痛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周身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食纳不佳。刻诊:面色萎黄,脉缓而软,舌淡红,苔白润。  笔者诊后认为,此患者产后气血双亏,脾胃不足,加之病起于盛夏之时,饮食不节,故致腹泻。此当为时行腹泻,医者习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然病起于产后,恐用正气散表散太过,故用桂枝汤,其发中有收,健运脾胃,振奋中焦,调和营卫。  组方:桂枝5克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身痒 治身痒良方

王某,女,28岁,2013年3月初诊。  患者产后25天全身瘙痒,抓挠后局部起红线状痕迹,数日后方可消失,痒甚时苦不堪言。曾服过抗过敏药无效。近日来,每遇活动则感周身发热,随之瘙痒加剧。刻诊:观其面白,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缓和无力。  笔者诊后认为,此患者产后阴血不足,风邪犯表,营卫不和。治疗当调和营卫,佐以疏风止痒,桂枝汤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5克,桑白皮15克,地肤子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临床时常用桂枝汤治产后盗汗

刘某,女,25岁,2011年9月初诊。  患者产后35天,从产后以来,每日入睡后汗出蒸蒸,衣被尽湿。常感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食欲减退,时有失眠。大便如常,小便色黄。刻诊:观其舌淡,边有齿痕,脉浮缓。  中医认为,盗汗属阴虚。故治疗以滋阴敛汗为治疗常法。但此患者阴虚内热之证不明显,故立法以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牡蛎15克,龙骨12克,麻黄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准妈妈产前产后调理防病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家庭加入到二孩大军中。但是许多妈妈刚从分娩之痛中缓过来,提到生二孩还是有些畏惧。  80后妈妈们吐槽:不敢再生了  在生活中,有些80后的妈妈没有成为网上盛传的超级辣妈,反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黄脸婆。以前白里透红脸蛋,如今却布满雀斑,以前一大把的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还有一些网友在抱怨:“生完孩子,就预示着青春已不在啊!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呀!有些年轻的妈妈,虽然孩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病变 中医防治虚实夹杂

由于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散,故其病变既有亡血伤津,又有瘀血内阻,多是虚实夹杂并见。《金匮要略》把痉、郁冒、大便难等称为产后三病,后人将其概括为神病、筋病、液病,其实质为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之变。故治疗产后疾病,柔养和息风之品在所常用。但柔养之品多遏阳致瘀,息风之药易化燥伤阳,应用时必须注意养血不碍瘀,息风不过燥。如产后遍身诸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肿胀麻木,重着不举,得热则舒,遇寒加剧,或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血虚阴虚发热 滋阴降火方

吴某,女,24岁。产后四肢发热麻木1月余。患者产后出血多,恶露50余天才完。从产后20余日开始肘膝关节以下就感发热麻木,早轻夜重,活动加重;发热著时温水洗则轻,不敢用凉水,伴全身无力,纳差,睡眠差梦多;苔白,脉浮细弦。  治则:产后血虚阴虚发热;治当养血活血,滋阴降火。  处方:当归15克,生地30克,炒白芍15克,鸡血藤15克,白薇10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合欢皮15克,乌药12克,珍珠母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防治产后 养血为先防变生他病

妇人产后特点:由于分娩时产伤出血,产时用力、出汗而致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或因产前阴血不足,产后调摄失宜,以致亡血伤津,阳气浮散,而出现产后诸疾。如产后三病:痉病、郁冒、大便难,皆因产后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孤阳上越,肠燥失濡及亡血伤津所致。所以,养阴血是防止产后疾病传变的重要手段。  饮食调理  产后阴血不足,脾胃也虚,当以饮食调理脾胃,养护胃阴,使阴血有生化之源。临床中笔者自创产后小米红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