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断乳有良方

临床应用中药断乳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40例患者停止哺乳超过1周,仍见乳房胀痛灼热,不能正常断乳者。方药:红花、当归、赤芍、牛膝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日为1疗程。疗效:40例均服1疗程后即断乳。病例:李某,女,26岁。产后2天因婴儿患病死亡需断乳,自服炒麦芽1周仍无效,双侧乳房胀痛灼热,甚至因疼痛而夜不能寐,予上方煎服,药后乳汁即断,乳房无不适,随访2个月一切正常。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身痛 中医治疗验案

赵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诊。2008年剖腹产手术后,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受冷,导致关节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现翻身诸症加重,腹胀,脉沉无力,舌淡苔白。证属产后真元大损,气营两虚,治宜益气养血,温通经络。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10克,桑寄生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0克,羌独活各10克,姜黄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气血亏虚不妨喝点调养粥

女性产后气血亏虚,对热量与营养的需求比妊娠时还要高,所以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若能常服一些调养粥,对产后康复、母婴健康颇有裨益。  小麦粥:小麦、大米各50克,红枣5枚。将小麦水煎取汁,用此汁液与大米、红枣共煮粥食用。具有养心神、止虚汗、益气血、健脾胃的功效,尤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胃纳不佳、汗出异常等症。  黑芝麻粥:黑芝麻20克,大米100克。将黑芝麻炒香研末,大米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黑芝麻,分早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中药助剖宫产术后早康复

近年来,随着巨大儿、高龄初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术逐年上升。为促使术后产妇早期肛门排气,预防肠粘连,减少并发症,采用口服中药,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基本方: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克,陈皮6克(后下),大黄10克。水煎两次合匀,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术后6小时服第一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一剂。经240例初产妇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服用该方,能促进肛门早期排气,较快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治妇女产后尿闭经验

经验方:黄芪25克,枸杞子、熟地各 15克,当归12克,白术、陈皮、桔梗各10 克,升麻、通草各6克。加减:产道撕裂者加败酱草、蒲公英各12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疗产后尿闭患者162例,服药1—2剂,均有效。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小偏方助下奶

不少产妇分娩后,奶汁不足或根本不下奶,这使产妇和家人都很着急。怎么办呢?在我国传统的食物疗法中,不少催乳偏方疗效显著,产妇们不妨选用试试:  1、米酒虾米汤  虾米(或海米)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锌和多种维生素,有补肾和通乳功能;米酒能通血脉。每次放虾米100~200克,米酒3~4两,加清水煮汤饮用,每日一次,连服3~4次。  2、花生煲猪脚  据《陆川本草》记载,花生煲猪脚可治“乳汁少”。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预防产后胀奶良方

胀奶是不少刚做妈妈的女性碰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乳房内乳汁及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量及水分所引起的。  让宝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胀奶。  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解决产妇乳房胀痛,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一般情况下,及时多次吸吮l~2天后,乳腺管即可通畅。但是乳房过度肿胀,妈咪往往疼痛难熬,此时可采取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与处理原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预后因失血的多少、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如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  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产后血晕”范畴。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流产后遗症 经方治疗

王某,女,27岁。2010年8月15日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自诉病起于今年4月流产后,失于调摄而致身体不适。刻下症见:腰困,背痛,脚凉,畏寒,周身憋胀。昼不精,神疲乏力;夜难寐,梦多眠差。纳食一般,大便尚调。平素易发“口疮”。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弦。证属太阴、少阳合病,寒滞营卫。治以温经解表,调和营卫。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克,制附子6克,细辛3克,桂枝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中医论产后三难

妇人新产,失血亡津,阴血不足,阳气独盛,易致痉病、郁冒、大便难,谓之产后三难。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开篇便举产后病三难,示人以规矩,其云:“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对产后三难,从病因病机做了充分的说明。  产后三难,目前在临床上,由于产前检查及新法接生的推广,产后病痉已属少见,然产后郁冒、大便难仍属临床常见。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月子里着了风的按摩疗法

生孩子或流产后的妇女,都要求避风寒、保温暖,但仍有许多妇女因产后不慎,上肢或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受了寒吹了风以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沉重的症状。 俗语讲:“月子里的病月子里治”,所以对产后身痛现象的出现丈夫应及时给予治疗且手法宜轻柔,按摩部位尽量大一些。(一)按摩疗法1.坐位,在颈项部反复拿捏,再拿肩井操作,共约5分钟。2.仰卧,分别将整个上肢由上而下拿捏5遍,力量稍重。如果是上肢疼痛为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

产后血崩 产后血晕 中医疗法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PPH)。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两小时以及产后两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时期,临床以前两期为多见。PPH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已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所在。  本病可见于中医妇科的“产后血崩”及“产后血晕”等病中,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病理科 妇科 - 产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