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小儿口疮重在清热解毒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覆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较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夜啼方
小麦45克,红枣60克,甘草5克,分三天量煎汤代奶服。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治口腔溃疡 口疮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中医认为,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很多,需要辨证分型治疗。心火上炎型 溃疡多发于舌尖或舌前边缘,灼痛,色红,面积较小,伴有口渴、心烦、小便少而黄、睡眠不安等。可用莲子心6克或竹叶6克,泡水当茶饮用。中成药可用导赤丸。脾胃蕴热型 表现为溃疡多个,大小不等,溃疡与溃疡可互相融合,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周围充血,多发于唇、颊、龈、上腭等部位,并伴灼痛、口臭、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笔者曾在《新中医》1991年第3期阅读到由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李玉环、毛正民、李胜芝等撰写的“穴位点刺治疗小儿腹泻”一文,深受启发,验之临床多年,每每获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取穴:止泻三穴。止泻一穴在大拇指桡侧第一、二指骨弯指横纹头处。止泻二、三穴分别在食指第一、二和二、三指骨弯指横纹头处。针时屈指或伸直取穴均可。 治法:伤食泻或单纯性消化不良,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隔天1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屏气发作综合征 治宜活血行气安神
小儿屏气发作综合征,又称幼婴吞气症,多发生于出生后20天至一周岁左右的乳幼儿,是由啼哭、吃奶、咳嗽、惊恐等原因所引起的短暂性晕厥和伴发面唇肢端青紫或手足搐颤等症。患儿在吮乳中,出现突然中断吮乳,躁动不安,以后可发展成为阵发性两手握拳,两臂屈曲(或伸直),两腿伸直,角弓反张,全身用力,面红耳赤,或躁动不安,哭闹不停,或出现短暂的晕厥,或在睡中突然尖叫,头向后仰,转辗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满额大汗,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什么是断骨增高手术?
最近几年,我们在电视上报纸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说只要吃药或者做个手术,就能让你的个子长高几公分甚至十几公分。其实,广告里说的这种增高手术,正式的名称应该叫肢体延长手术,像有的人天生两条腿不等长,或者患过小儿麻痹症,都可以通过做这个手术进行矫正。那么,这种手术能不能像广告上说的那样,让正常人也长个子呢? 什么是断骨增高手术? 身为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中心的主任医师,金明新医生坦言做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初夏口疮爱找茬
最近,王小姐面对着满桌佳肴总是愁眉不展,原来她长了口疮。天气转热,和王小姐一样有着共同遭遇的人也日益增多。虽说不是大病,但口腔溃烂处红肿、疼痛,直接影响进食,妨碍人们大快朵颐不说,还在人们交谈时带来不便。夏季口疮症状往往更重口疮,也就是口腔溃疡,好发于青壮年。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通常会晚睡、熬夜,加上有的人喜欢在路边喝啤酒、吃烧烤等油腻食品,往往会加重上火症状,更使口腔溃疡容易发作。除了遗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验方自疗法1
蝉蜕3克、薄荷1.5克、灯芯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治鹅口疮外敷疗法
鹅口疮俗称“白口糊”,中医叫“雪口症”。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所致。遇有此症,患儿家长可取中药细辛2.5克(研末),加适量面粉,温水调成黏稠饼状,直径3厘米~4厘米,厚0.5厘米,直接敷脐,盖以塑料薄膜,纱布贴膏固定。早晚各换药一次,一般3天内溃疡愈合,疼痛、流涎、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山楂、猪苓各10克,车前子、乌梅各6克,苍术3克,炒白术、诃子各2克。加减:呕吐者,加藿香、半夏各 5克,砂仁2克;腹胀者,加木香6 克;舌淡苔白,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舌红苔黄腻,湿热重者,加马齿苋6克,黄连2克。用法: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健脾化湿,敛津涩肠。主治:小儿新、久泄泻。杨毅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发热 中药扶阳振颓
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三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三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类附子剂扶阳振颓。 太阳、少阴、太阴合病,初起时虽见发热咳嗽,风团鲜红而痒等热象,然患者疲倦甚,脉沉无力,少阴阳衰之象已显,故急当温阳解表,而非见热清热。 三阳、三阴合病、并病发热 “少阴之为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不要让小孩“长”得太快
让孩子远离花旗参、蜂王浆等含有激素类物质的补品 郑州近郊一6岁女孩,因体质较弱,奶奶格外心疼,将平时晚辈孝敬她的人参蜂王浆等补品不断喂给孙女,致使其乳房过早发育。而一外地来郑做生意夫妇的2岁女儿则是在玩耍时,误服其母亲的近30粒避孕药,致使阴道出血,引起家长恐慌,到郑州市儿童医院就诊。 据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和少儿女科临床资料显示:近年来儿童过早发育状况令人担忧,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5年来接诊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1..
«
100
101
102
103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