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 壮医药治疗方法

国医大师黄瑾明系广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黄瑾明享誉一方,被人们熟知的是领军壮医药发展,熟练运用壮药、壮医针灸,以及壮医药线点灸等各种壮医特色疗法治疗疑难杂病。黄瑾明临床经验丰富。现将黄瑾明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几点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治疗原则八字治则:调气、解毒、补虚、祛瘀。调气:主要通过针刺、药线点灸、刺血放血、拔罐等方法调节、激发和通畅人体之气。解毒:主要通过药物外用,如熏洗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车前草治口舌生疮

每日取车前草30克,鲜品加倍,水煎2次,加白糖适量分2次内服,每日1剂。临床曾治疗口舌生疮35例,患者多在2—4天内痊愈。适用于口舌生疮。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单味竹叶茶治小儿口疮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临床颇为多见,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成人可选药物较多,婴幼儿却苦无良方。临床年应用单味竹叶代茶饮治疗多例婴幼儿口腔溃疡,效果显著,简介如下。病案:患儿,两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分痛苦,进食则哭闹不停,烦躁不安,并什有流口水。笔者查看其口腔及舌行多处糜烂,给予鲜竹叶一小撮水煎代茶饮,两天后,口腔溃疡痊愈。体会: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为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要药。可治热病烦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秋季口疮吃石榴

中医认为,秋季老人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吃石榴治疗口疮有明显效果。石榴味酸、性凉,可以养阴生肌、解毒敛疮,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现代医学证实,石榴富含锌及维生素C、E,有明显的的抑菌、止血、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石榴100克去皮,果肉连籽捣烂,用温开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取汁饮用,分2-3次服完,连用1周。因石榴含有鞣酸,不宜空腹服用。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口疮调治三方

1.白花蛇舌草、一点红各50克,水煎服。用于实火口疮。2.肉桂5克,含服。用于虚火口疮。3.吴茱萸20克,研末,醋调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足心),日换药1次。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白糖治口疮

冬季气候干燥,有的人易发口疮。这时,可将白糖涂在口疮的表面,开始会有轻微刺痛,但很快口疮就会好。涂抹白糖之前,最好先把患处用盐水或温水洗净,然后外敷白糖,效果更好。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老人口疮按摩巧治

老年人经常会长口疮,而且几星期都好不了,按肘窝内侧可以加快口疮的愈合。口疮多因火热之气偏盛,引发心火上炎到口舌所致。肘窝内侧有曲泽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按曲泽周围可以通过泻心包之火从而能泻心火、治口疮。以大拇指按住另一侧肘窝内侧,力度需有酸麻重胀感为宜。用力按住30秒,突然松开,接着用拇指指甲掐,重复10-15次,每日3回。一般连续掐按2日后口疮疼痛感明显减轻,若效果不明显,继续掐按2日则会见效。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细辛外敷治口疮

将细辛10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内,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4小时后再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好。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老长口疮饮洋参茶

许多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终年不断,此起彼伏,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休息,非常痛苦。对于这种常年反复发作的溃疡,可以坚持喝一段时间洋参茶,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属于中医“口疳”、“口疮” 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以治疗宜滋阴泻火。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清热生津的功效,其特别之处是补而不燥,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有治疗效果。可选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几款治疗口疮的简易方

口疮是以口腔内唇,颊,上颚等处黏膜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呈椭圆型,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影响进食和吞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现简介几首治疗本痛的简易方。  1.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苍术10克,三药共研细面,使用时取适量用老陈醋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1日1换,1周1疗程。  2.柿饼霜,使用时取适量外敷患处,每日3~4次。  3.生地30克,麦门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口疮茶养胃散火

南宁市望州路卢先生:  刚过春节,很多人吃了热气的东西,容易生口疮,现介绍一剂口疮茶,可清心泄热,养胃散火,有意者不妨一试。  用料:川黄连3克,石斛15克,藿香5克。  功效:清心泄热,养胃散火。  适应证:心脾积热或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症状如口舌出现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的溃烂点,黄豆或豌豆大小,饮食时疼痛明显,疮周鲜红微肿,伴有心烦口渴、苔黄舌红等症。现代医学之复发性口疮,许多感染性疾病或内科疾患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口疮升麻药方二款

升麻配黄连  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黄连善降阳明胃火,二药合用,升降相伍,其清泻胃火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胃有积热,郁结不解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口腔糜烂、咽喉肿痛、乳蛾喉痹等症,疗效尤佳。如《兰室秘藏》“清胃散”,以黄连为君药,配伍升麻为臣药,善治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千金方》“治口热生疮: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上二味末之,绵裹含,咽汁。”升麻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有“火郁发之”之意。升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