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菊秀从肝论治小儿脾胃病经验

倪菊秀老师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师侍“儿科泰 斗” 董廷瑶老师, 秉精诚之思, 以仁为本, 以义为衡, 行 医六十载, 于中医儿科有较深造诣, 临床经验丰富, 疗 效显著, 更在继承前人经验之上, 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诊 疗思路, 广受业内同行及患者好评, 曾获陈香梅妇女基 金基金奖等多项殊荣,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 贴。笔者有幸随师临诊, 受益匪浅, 对于倪师从肝论治 脾胃病颇有感悟,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汗证”病名考简

汗证, 指汗出异常的证候。 一般分自汗、 盗汗两 类。 其中, 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劳累、 炎热、 衣着过暖、 服用发汗药等, 而白昼时时汗出, 动辄益 甚者, 称为自汗; 寐中汗出, 醒来自止者, 称为盗汗, 亦称寝汗 [1-3] 。 但由于病情的不同, 汗证亦有阴汗、 阳 汗之分; 从汗出部位的不同, 汗证有头汗、 额汗、 腋 汗、 胸汗、 背汗、 手足汗、 偏沮……的区分; 由于出汗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疗小儿厌食方

方药:藿香、苍术、佩兰各5克,蒲公英、茵陈各6克,茯苓、薏苡仁各10克,白豆蔻2克。加减:热盛者加黄连2克,蒲公英药量加至10克;湿盛者加厚朴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主治:小儿厌食脾胃湿热型。疗效:治疗65例,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注:方中药量为2岁小儿用量,临床可根据年龄大小增减。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吴萸散敷脐治婴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目前虽然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方法很多,但病程长,费用高。采用吴萸散敷脐疗法,既经济,又方便,且疗效可靠。方法: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共研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2日换药1次。如腹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用,并加一按语:“小儿诸病,多以小柴胡汤为主治,宜注意之。”  细思,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外感病之单纯汗、下,治疗内伤病之单纯补、泻,皆易引起病证向相反的另一极端变化。如在和解中汗、下,如在和解中补、泻,似更符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厌食症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 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 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迁延, 日久可致精神疲惫,胃肠功能紊乱, 营养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儿童 的生长发育。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 主要以运脾开胃为主,以“脾胃主一 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为 据,分析此病是由于脾胃不和而导 致营卫失调,通过调和营卫的方法 振奋胃气,治疗小儿厌食症109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09例观察病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更年期潮热出汗 当归养血增液方治之

中医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验案□ 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卫生所曾某,女,51岁。自述末次月经6月中旬,量少,阵发身热,继而出汗,饮食饮水时明显,且汗出后怕冷,尤其下肢寒甚,乏力,夜寐不宁,容易醒,舌苔薄黄,边尖苔少,舌质绛红,脉沉细数。辨证:阴虚内热,心肾不交,属更年期潮热汗出伴畏寒怕冷。治宜:滋阴清热、止汗,交通心肾为主。处方: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仙灵牌、巴戟天各8克,黄芪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

治小儿厌食症方

处方:炒山药10克,土炒白术3克,炒扁豆、鸡内金各5克。加减:卫外不固易感冒者加生黄芪15克,防风5克;夜寐不宁加灯芯草2克,竹叶3克,钩藤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便秘腹胀加焦槟榔、炒莱菔子各5克;脾肾不足甚者加山萸肉8克;胃阴不足加石斛、北沙参各6克:胃热嗜异加乌梅、黄芩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小儿厌食症,症见不思饮食,面色无华,嗳呕酸腐,神疲乏力等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治小儿泄泻 中药熏洗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此病,效果显著,患儿易于接受,介绍如下。  草药鬼针草鲜品10棵,或干品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熏洗患儿双脚。轻者每日4次,重者每日6次。年龄较大,腹泻较重者可提高熏洗所至位置达膝部以下。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驱蚊方法 宝宝驱蚊澡

盛夏天气高温潮湿,蚊虫繁殖的速度惊人。宝宝皮肤娇嫩,新陈代谢快,体温高,易出汗,往往成为蚊虫“追杀”的重点对象。草丛树下或傍晚纳凉时,宝宝常被咬出一个个包,又红又痒,让妈妈们心疼不已。有什么方法可在宝宝身边画一道“护身符”,让宝宝在室内室外,蚊子都不敢靠近?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罗文峰给妈妈们支招,取一些常用的清热、芳香化湿中药,给宝宝洗个驱蚊澡,浴后让中药的味道留在宝宝的皮肤上,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常推脾经 孩子不挑食

曾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找我看病时说:“我家孩子总是不爱吃饭,体质也没有同龄孩子好,还时常拉肚子,真是让人着急。”我检查后发现孩子并无大碍,只是有些“脾不足”,于是建议他们多给孩子推推脾经。2个月后,孩子母亲告诉我,孩子现在已经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脸色也好了很多。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意思是说,小儿时期生长旺盛、发育迅速,从脏象学说分析,此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肝
病理科 儿科 - 厌食

五苓散治盗汗临证思考

□ 夏津滨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熊某,男,46岁。因盗汗4天,2017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现可见盗汗,易疲劳,口中和,喜热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营卫失和,气化不利证,方选桂枝汤合五苓散,具体处方如下: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猪苓9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炙甘草3克。7服,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患
病理科 儿科 - 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