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小儿夜啼外治法 效果好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系心经积热,脾脏虚寒或惊恐所致。笔者多年来用外治法治疗效果满意,供患者参考。 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10克,共研细末,鸡蛋一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两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此法适用于有心经积热引起的小儿夜啼。 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敷满脐眼,以胶布覆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婴幼儿腹泻 炒粳小米汤
现在婴幼儿常出现腹泻,中药苦,很难喂,有些家长又怕西药有副作用,我临床运用外婆留下来的两个土方,屡屡有奇效,用炒粳米或小米煮汤,给孩子当茶喝,第一天孩子的腹泻次数减少,三四天后大便转常。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炒一炒,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更强。小米即秫米,性甘,微寒,能健脾和胃、安神止泻。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儿童自闭症中医外治有疗效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又称世界孤独症日。随着对自闭症的研究和对临床治疗的探索.许多辅助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其中也包括了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常用外治疗法。针刺头部穴位我国历代医学文献对于经络与头的关系早有记载,如《灵枢· 邪气藏脏病形篇》中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经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空窍就包括颅脑和脑髓,《针灸大成》中称“首为诸阳之气,百脉之窍……百脉皆归于头”,说明全身经络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研、锰、铜、铬、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铜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的生长发育、身材长高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1.铜可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维护正常的造血机能。 当铜缺乏时,肠道对铁的吸收减少,使肝、脾内的“铁库”储存的铁减少,还会导致组织中储存的铁也变得难以利用,血清铁降低;铁的减少将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红细胞发育受抑制,其寿命也可能缩短,产生贫血症状,这将影响到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铜是人体内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六偏方治鹅口疮
1.五倍子30克,枯矾24克,白糖24克,先将五倍子炒黄加入白糖,稍炒片刻,待白糖熔化,倒出凉干,加枯矾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香油和药末调成糊状,抹于患处,每日2~3次,抹药后,白膜即脱落。 2.生半夏6克,黄连3克,栀子3克,共研细末,陈醋调成糊状(一次量),睡前涂患儿两足涌泉穴,纱布包扎,重者可连敷2~4次。 3.生石膏24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冰片3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共研细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治小儿夜啼方
葛根粉8克,用开水冲成糊,再加入蜂蜜少许,于小儿睡前趁热服用。连服7 天为1疗程。适用于小儿夜啼。谢小州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泻心汤治疗小儿腹泻
腹泻是小儿秋季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中医认为,这主要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以下三则“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张仲景创立,记载于《伤寒论》中,对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风寒型-半夏泻心汤症状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见呕吐,腹痛肠鸣,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处方半夏、黄芩、人参、干姜各4克,甘草3克,大枣2枚,黄连1克。水煎服,每次取原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穴位推、拿、揉、捏治疗小儿发热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很多急慢性疾病均有发热的症状。有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热立即就给予退热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有的家长认为用抗生素就能退热。但是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只能杀灭或抑制若干特定的菌种,且对病毒无效,如果盲目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逐渐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且易发生“二重感染”。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科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根据患儿发热证型﹙外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饮食助长高
要想增高,应该多吃蛋白质,尤其是含有中“胺基酸”的食物,如:面粉、小麦胚芽、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猪腿肉、蛋、牛奶、乳酪及深色蔬菜等。 反之,白米、糯米、甜点等食品则应尽量不吃。可乐与果汁也少吃为妙,因为其中所含的糖份多,会阻碍钙质的吸收,吃多了会影响骨骼的发育。此外,盐也是增高的大敌,必须养成少吃盐的习惯。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口舌生疮一清颗粒
进入5月,一些市民开始出现上火的情况,主要表现是口舌生疮。南宁市老百姓大药房药师苏小宁介绍,出现这样的情况,市民可以服用一清颗粒。一清颗粒是一款中成药,副作用较小,主要由黄连、大黄、黄芩配伍而成,有清热泻火、化瘀凉血的功效。如果市民因饮食问题导致急性“上火”,有身热烦躁、目赤、口舌生疮、咽喉牙龈肿痛、咽炎、扁桃体炎症状时,可以每天泡水饮用三四次。相比其他清热解毒的药物,一清颗粒能够快速降火。在服药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小儿“夜啼”外治有招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突出表现为白天如常,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民间俗呼之为“夜啼郎”。中医认为,小儿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反应的不同,病态反应多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至于婴儿夜间饥饿或尿布潮湿而夜啼,以及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啼哭者,则另当别论。婴幼儿夜啼的内服药物治疗多有不便,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正确选用外治法更为便捷、安全、有效。一、脾脏虚寒:啼哭时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治久痢虚症 小儿腹泻方
治久痢虚症方黄鳝1条,洗净,用新瓦焙干,与红糖10克共同研为细末,和开水吞服。每日1次。主治:久痢虚症。 邓迪治小儿腹泻方柞树皮50克,无花果7枚,装入暖瓶中,加开水浸泡l小时后倒人容器中。当水热时,以蒸气熏小儿脚掌,待水温降至30℃左右,将脚泡于药液中,并以药液淋洗膝关节以下15分钟。每日2次,3天为l疗程。主治:小儿腹泻。 林国顾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1..
«
90
91
92
93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