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方系列

組成 甘草、小麥、大棗。 說明 本方出自金匱要略。能養心安神,神緩和中,有鎮靜神經之過度興奮,緩解急迫性痙攣的作用。尤其是婦女臟燥病的常用方。(臟燥病是一種無緣無故而發悲愁或芝麻小事而哭泣、大鬧、失眠,甚至昏迷、狂躁、頻頻打呵欠)此症多由心血虛少、肝氣鬱結所致,具有上述症狀者,男女老幼,皆可使用。 適應症 歇斯底里、神經衰弱、幼兒夜啼症、不眠、精神不安。 運用參考 因驚嚇睡眠不安加龍骨、天麻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贫血 孩子秋补 儿童孤独症

孩子患有贫血,家长一般首先会想到补铁,但要注意的是,也有几种贫血是补铁后也解决不了的,需对症处理。半岁以内的宝宝有一个生理性贫血阶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任何处理。半岁后血红蛋白一般会升至正常。若孩子贫血的同时发现有黄疸、肝脾肿大、小便颜色较深甚至酱油色尿或血尿,则有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治疗方法需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使用激素治疗或免疫抑制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补铁是没有效果的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少年儿童助长运动

少年儿童的四肢长骨,只有骨干部分比较硬,两端则由软骨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些软骨会出现一个骨化中心,软骨也会逐渐变硬生长扩展,人的身高也就逐渐增加。所以说,人的高矮与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关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由于改善了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了骨细胞的生长能力,因而能使骨骼生长得更旺盛,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实。这样,孩子的个头也就自然长高了。    根据医学专家调查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白及儿茶治口疮经验

经验方:白及、儿茶各3份,枯矾2份。用法:上药混匀,研成粉。每次取少许搽涂患处,尽量延长药面浸润时间,每日2~3次。3 日为1疗程。疗效:本方治口疮(口腔渍疡)患者32例,治愈26例,好转2例,无效4例。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夜啼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抽搐 滋阴息风以大定风珠加减

曾某,男,2岁。门诊病例。1991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抽搐半年,加重一月。患者半年前患乙脑,经抢救治疗后,诸症已平,惟抽搐不止,且近月来抽搐愈频,呈阵发性,每日约发作30余次,每次约数分钟。曾去几家大医院诊治,结论均为癫痫。观其抽搐发作时,四肢抽搐明显,手足指(趾)僵直,牙关紧闭,甚则角弓反张。抽搐时神志亦不清醒,但口中并无痰涎。伴手足心热,大便较干,舌红,舌苔花剥而薄,纹紫。  辨证:阴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怎样的运动才会使人体长高

当今的运动科学已拥有足够的事实证明,进行科学的,长时间的系统锻炼能促进身体的发育。但并不是所以的运动都会使人的整体骨骼协调增长的!  例如、体操运动员在做悬垂动作时,使上肢骨在同一方向上被拉长而在做支撑动作时,则使上肢骨在“长轴”上受到“压缩”。如果经常进行这种锻炼,就能促使上肢骨在承担“压力”和“拉力”方面的力量增强。跳高、跳远运动员的腿骨训比较强壮。击剑运动员及网球、投掷运动员的上肢骨、就比较
病理科 儿科 - 增高

吃药不当 易致口疮

大家得了口疮,可能本能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吃药治疗,其实这儿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口疮就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当吃药引起的。那么,哪些药能导致口疮呢? 事实上,很多药物都可以诱发或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类。1.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都可以引发口腔溃疡,因为药物呈弱酸性,可以刺激口腔黏膜,导致黏膜损伤。2.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甲硝唑及替硝唑等,可诱发口腔变态反应而产生
病理科 儿科 - 口疮

夜啼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病理科 儿科 - 夜啼

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辨治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清寒热虚实,采用食疗方。  伤食型腹泻  饮食不节引起腹泻,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肚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苹果汤:苹果一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食盐少许,煎汤代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