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尿床”清热益气辩治

遗尿亦称“尿床”,是指小儿年龄超过3岁,夜间仍有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发病与小儿元气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婴幼儿时期,形体发育未全,脏气未充,排尿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期有的儿童因白天嬉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有睡中遗尿者,均非病态。  该病在辨证上,主要应辨清脏腑。夜尿多而清长、畏寒肢冷、神萎智弱者,为肾虚遗尿;尿短而频、神疲气弱、容易出汗者,为脾肺气虚;尿少色黄、臊臭异常、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小孩尿床的偏方

亲戚的儿子从小就有尿床的毛病,每天晚上都得喊他起夜两三次,不然,第二天就得洗床单了,孩子为此也非常自卑。  后来,我在买鸡的时候听商贩说,鸡肠可治小孩尿床,于是让亲戚试了一下。没想到孩子吃了3次鸡肠后,尿床现象就明显减少了。接着又吃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尿床的情况几乎没有再发生。  制作方法如下:鸡肠2具,用白酒洗净后控水,切成段,不加任何调料,在锅内放入适量油,加热,将切好的鸡肠炸至焦黄捞出,控油后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小儿遗尿外治四法

1、取麻黄20克, 益智仁、肉桂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 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贮。每次用3克, 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 敷于肚脐心, 外用胶布固定, 36小时后取下, 间隔6-12小时再敷药。共敷3次后, 改为每天敷1次, 连续2次以巩固疗效。2、取黑胡椒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敷肚脐。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可愈。适用于小儿非器质性的遗尿症。3、取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上药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小儿遗尿症外用方

处方:何首乌、五倍予各5克。研未,以食醋调成软膏状。临睡前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5夜为1个疗程。功效:补肾固摄,治小儿遗尿症,效果较好。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治小儿遗尿方

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治小儿遗尿症经验

经验方:白芍15克,炙甘草、淮山、覆盆子、益智仁各6克,桂枝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疗效:本方治疗小儿遗尿症患者125例,治愈11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治疗小儿遗尿方

猪小肚1个,洗净备用,将茯苓、桂圆肉各30克,研末,装入猪小肚内,入锅以文火蒸3小时,每晚临睡前1小时吃适量猪小肚。适用于小儿遗尿。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遗尿经验

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黄老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疗法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探病因,重责肺脾肾。 历代医家多认为,遗尿的发生是由于肾与膀胱虚冷所致。《幼幼集成》云:“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故历代医家多从肾虚、膀胱失约着手,采用温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经验方:黄芪10克,五味子6克,鹿角霜4克(冲服)。加减:胃口不好加鸡内金10克,夜尿多者加巴戟天6克,便溏者加白术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5剂为1疗程。疗效:本方治疗小儿遗尿症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患者28例,症见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服本方1疗程后治愈者20例,2疗程治愈者8例。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治小儿尿频方

处方与用法:川木瓜(中药店有售)100克,用米酒浸泡10天后,每次取10克.水煎服。功效:养肝舒筋,治小儿尿频、尿急,但不痛,检查无细菌感染征象者。患儿一般素体虚弱,畏寒怕风,尿清,苔薄。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小儿遗尿症治方

方药:桑螵蛸(盐炒)、补骨脂(盐炒)各10克,肉桂3克,金樱子、覆盆子、石菖蒲各8克,龙骨15克。加减: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8克,乌药5克;下元冷甚者加制附子5克;脾肺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补肾固涩止遗。主治:小儿遗尿症。疗效:治疗42例,痊愈36例(遗尿停止,半年内无复发者),好转4例(遗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停止,偶有复发者),无效2例。疗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30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

小儿遗尿症外治法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中医认为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
病理科 儿科 - 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