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婴幼儿腹泻中药灌肠 敷脐法
中药灌肠法黄连3克,藿香5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车前子10克,木香5克,甘草10克,云茯苓12克。浓煎成100毫升,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灌药20~30毫升。每日1~2次,灌肠前药液加温至37度左右,缓慢灌入,保留半个小时以上。 敷脐法丁香、吴茱萸各5份,木香、炒白术各2份,烘干研末混匀,包装密封备用,每次取5克~10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简易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风、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使运化不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山楂、猪苓各10克,车前子、乌梅各6克,苍术3克,炒白术、诃子各2克。加减:呕吐者,加藿香、半夏各 5克,砂仁2克;腹胀者,加木香6 克;舌淡苔白,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各10克;舌红苔黄腻,湿热重者,加马齿苋6克,黄连2克。用法: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健脾化湿,敛津涩肠。主治:小儿新、久泄泻。杨毅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笔者曾在《新中医》1991年第3期阅读到由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李玉环、毛正民、李胜芝等撰写的“穴位点刺治疗小儿腹泻”一文,深受启发,验之临床多年,每每获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取穴:止泻三穴。止泻一穴在大拇指桡侧第一、二指骨弯指横纹头处。止泻二、三穴分别在食指第一、二和二、三指骨弯指横纹头处。针时屈指或伸直取穴均可。 治法:伤食泻或单纯性消化不良,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隔天1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取免煎中药颗粒苍术、黄连、苦参、石榴皮、葛根、炮姜、焦山楂各1 包,上药和匀装入小纱布袋中贴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贴敷20小时,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颗粒剂吸湿性强,能自行潮解,外敷时无须加赋形剂。河南许昌 文 华点评:方中苍术味厚气雄,运脾化湿为君:黄连、苦参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为臣;炮姜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本方治小儿伤食腹泻
经验方:炒白术、炒神曲、炒麦芽、山药、车前子各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小儿伤食腹泻52例,治愈42例,显效 5例,无效5例。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蜈蚣粉吞服治婴幼儿腹泻
临床症状:稀水样便,呈青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呈蛋花样,或脂肪样便,每日五至数十次,肠呜,腹胀,食少,不发热(少数可有低热),伴轻度脱水,精神差。治疗方法:蜈蚣1条,烘干,研成粉,每次0.3—0.5克(约1/4或1/3条),每日2 次,温开水冲服。典型病例:患儿,2岁,有慢性腹泻病史,本次因腹泻5天来诊,腹泻每天6次以上,水样便,少量黏液,已补液治疗3 天,腹泻不止。嘱服蜈蚣粉0.5克,每日2 次,3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秋季腹泻药粥方
小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在临床上,辅用食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方。糯米固肠粥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此粥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山药扁豆粥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八成熟,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方处方:炒鸡内金6克,黄连3克,维生素B。60 毫克。共研细粉,分为6包,O.5~2岁半的小儿,每次服1包,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主治:小儿喂养不当导致的伤食泄泻,症见泻下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呈黄绿或黄色,气味酸臭,恶心嗳气,呕吐奶块,腹胀而硬,泻后胀痛减轻,食欲不振,打屁恶臭,烦急颊红,手足心热,苔厚腻,脉滑数。 晏华治小儿发烧经验方法:取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适量,4岁以下各用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 白药敷脐
取一瓶云南白药的三分之一量,用米醋或者白酒适量调成黏稠的膏状放在患儿的肚脐上,外用纱布或者无眼的膏药固定,每24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本方法应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果是急性炎症,可用庆大霉素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发热,可以加用复方安林巴比妥注射液或者柴胡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腹疼较重,加上654-2即山莨菪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不少孩子一开始腹泻,就会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到医院吃药打针。然而,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来说,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许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健康。 “3岁以内的小孩子,身体各脏腑都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部分身体底子差的孩子还有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如果此时一点小病小痛就打吊针、吃药,药物的刺激对孩子的脾胃功能伤害较大。”解放军第181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刘向阳指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1..
«
6
7
8
9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