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辨治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清寒热虚实,采用食疗方。  伤食型腹泻  饮食不节引起腹泻,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肚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苹果汤:苹果一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食盐少许,煎汤代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泄泻川贝粉治

婴幼儿喂养不当,可导致消化不 良,大便次数增多,粪便黄绿色,有粘 液及未消化食物。用川贝粉治疗,效果 明显。方法:取川贝研成细粉备用,每天 按1公斤体重0.1克的剂量,取药粉分 成3次服用,3~4天可愈。 成琳媛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前几日,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拉几次,都是清水呈喷射状,常出现在喝奶后,还伴呕吐,反反复复一周多,孩子瘦一大圈儿,于是找到了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该院主任中医师何高星介绍,小儿腹泻很常见,原因有两种,一是饮食不当,喂养不合理所引起的腹泻,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后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医将婴儿腹泻分为四型。脾湿泻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症状的病症。类似西医学的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或单纯性腹泻。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两季多发。发病年龄:小儿最常见;2岁以内婴幼儿更多见。发病原因:1.伤湿;2.伤食;3.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历代医家认识:《素问》说:“湿胜则濡泻”。《幼科全书?泄泻》有“凡泄泻皆属湿”之说。《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治本无不由于脾胃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方

治小儿腹泻经验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经验方:吴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近日接诊一患儿,16个月大,腹泻20余天,大便呈蛋花水样,输液近1个星期,仍腹泻不止,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8.5℃,且不时呕吐。就诊后,用白术6克,茯苓10克,葛根5克,白参、藿香、车前仁(布包)、甘草各3克,砂仁、白豆蔻各2克,共3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3天后复诊,患儿母亲告知腹泻已止,烧退,无呕吐。再加3剂,完全康复。时下已进入秋季,小儿腹泻病例逐渐增多,每年的9-11月份是小儿腹泻高发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五款偏方治小儿秋季腹泻

验方1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将前三味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1剂,连服3~5天。  验方2枯矾、黄丹、五倍子、石榴皮各等份。研细混匀,每次取6克,用鲜姜、葱白适量捣如泥,入药粉调成膏状,敷于患儿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4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愈。  验方3丁香2克,车前子10克,胡椒、肉桂、荜拨各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克,用老陈醋调成糊状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20克或银杏枝 50克,加水3000~4000毫升,煮至沸腾后10分钟即可。先用药水蒸气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儿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隔日1次,共用2次。本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吃药,易被小儿接受,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

小儿秋泻饮食调理为护

“小儿秋泻”即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小儿秋泻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命健康,已成为危害人类公共卫生与健康的重要问题。然而,国内外针对小儿秋泻没有快速的、有效的药物,总体上皆是对症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秋泻大多按湿热证论治。但重庆市名中医欧阳作理运用散寒利湿之法治疗该病,疗效颇佳,不仅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更能迅速帮助患
病理科 儿科 - 腹泻/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