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治小儿低热方
处方与用法:柴胡、百合各10克,黄芩、知母各5克,半夏、党参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次。功效:调理阴阳,滋阴退热,治小儿低热症.反复发作,口苦纳差,尿黄便秘,唇舌红干,脉细等。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尿频食疗方
处方:木瓜1个(为番木瓜,不是中药川木瓜),切成片,洒浸7天,晒干。每次30克,煮熟后食之,日2次。功效:补脾胃,止遗尿.主治小儿尿频,不痛,尿检无异常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江苏名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
处方:生地、白芍、枸杞子、钩藤、麦冬、女贞子、白蒺藜各10克,蜈蚣1条,地龙、甘草各5克。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加减:患儿若久病搐搦,舌红少津,真阴耗伤,加用龟板、鳖甲。若面黄、气短易汗,善太息,乃气阴两虚,加用黄芪、党参。心烦不宁,好动易怒,加柏子仁、生牡蛎。大便干结加大黄。口渴欲饮者重用芦根。若单为清喉样干咳,入睡则如常人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疗小儿疳积方
鸡肝30克,茯苓10克。将鸡肝和茯苓加水煮至鸡肝熟即可,吃肝喝汤,连服10天。功效: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亦称儿童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任性冲动,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好发年龄为6~14岁,男孩发病较多。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仅少数患儿仍留有轻重不同的多动和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本病属中医“躁动”、“健忘”、“失聪”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水痘经验
经验方:生石膏、银花各30克,紫草、元参、泽泻各15克,薄荷9克,荆芥6克。用法:水煎2次,共取药汁共250毫升,分多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疗小儿水痘患者116例,服药2~5剂,均获治愈。伴发热者均在服药1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方
处方与用法:威灵仙、茵陈、郁金、枳实、茯苓各5克,水煎服,可适量加糖,不拘次数,少量多次服。功效:清热利湿,通利胆道,治新生儿梗阻性黄疸,全身高度黄疸,粪便灰白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脑瘫 中医疗法大全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简称脑瘫。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异常等。常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 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肝肾亏虚:若肝肾精血不足则脑髓空虚,出现痴呆、失语、失聪、失明、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脱肛 中药有良方
临床治疗脱肛患儿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10岁;病程 1—8个月。 方法:五倍子50克,龙骨30克,冰片5克,将前2味药研细末加入冰片,混匀备用。治疗时先用花椒10克,白矾20 克,煎水熏洗肛门,坐浴5分钟。坐浴后将五倍子、龙骨敷于肛门周围,外复盖消毒纱布,丁字带固定。每日治疗1 次。同时予黄芪18克,甘草3克,每日 1剂,水煎服。上述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疗效:1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多动综合征 顾植山经验治方
小儿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指征是智力正常,而在行为上出现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脑功能失调的表现。本病不仅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给患儿心智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患儿家庭带来种种烦恼。 顾植山认为本病的主要证型之一为阴虚火旺,涉及心、肝、脾、肾四脏。临床上该病除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多动外,多兼有健忘,形体消瘦,烦躁易怒,纳差,眠差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杂病验方
1.小儿口腔溃疡:细辛5克,黄连3克,研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敷肚脐,每日.换药1次。2.婴幼儿便秘:生甘草3克,开水泡当茶喝,每日1剂,7天见效。3.小儿消化不良:山药25克,鸡内金10克,共研末,加白糖少许煮粥吃。4.百日咳:白前、夏枯草适量,煎水,蜜糖冲服。5.小儿腹泻:吴茱萸6 克,炒焦研粉,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肚脐。6.白喉:苍耳草一把,煎水频服。7.婴幼儿脐疮(湿疹):枯矾、煅龙骨各6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脾疳方
小儿出现面黄肌瘦、困倦懒言、食少纳呆、挑食、食后脘腹胀满、四肢无力、少气自汗、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脾疳。小儿脾疳治宜健脾和胃、消疳化积、益气健脾。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神曲、山药、扁豆、莱菔子、薏苡仁、鸡内金、砂仁各5克,生姜2片,大枣5枚,木香2克,甘草2克,水煎服,1日1剂,分早午晚服。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小儿健脾丸、小儿启脾丸、肥儿丸、健胃消食片、消积口服液、大山楂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1..
«
8
9
10
11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