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外治数则

小儿年幼,年质清纯,易受外邪侵扰,且小儿自制力差,不易说明沟通,患病后不能自己吞服药,中医内病外治在这里可以发挥很大效果。1.小儿风痰闭塞症见昏沉不醒,药不能人,甚至文火炙之亦不知痛者。取生菖蒲、生艾叶、生姜、生葱各一把,共捣烂如泥。以麻油、醋各适量,同人锅内炒热,用布包裹,分成两包。从头顶到胸背至四肢,乘热往下熨之,交替使用,必醒。 此方对于凡属闭症,无论男女老幼皆效。2.小儿突然手足厥冷此系表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唐伯虎题诗 治小儿病

相传,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应邀到祝允明家饮酒,闻后院小儿哭声不绝,唐伯虎惊问祝允明:“贤侄为何如此啼哭!”  祝允明不由一声长叹:“唉!实不相瞒,三天前,小儿腹胀如鼓,小便不利,连请几位郎中治疗均未见好转。”唐伯虎略一沉吟,说:“不妨,待我试试”。说罢,取过笔墨纸砚,立刻开了一张药方。他叮嘱:“速将此物选三个大的,用同一个臼共同捣碎,然后敷于患者脐部,不几天就会好的”。祝允明接过药方,只见上面题着一首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马齿苋防治小儿疰夏

马齿苋,别名马齿菜、马食菜、马生菜、长寿菜,为一年生肉质草本。茎多分枝,常伏卧地面,圆柱形,带紫红色。叶互生或接近对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黄色,生于枝端。多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我国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可做蔬菜食用,全草可入药,味酸,性寒。无毒。入肝、脾二经。民间方法用其防治小儿疰夏,可取满意效果。采制及使用方法如下:夏季采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晒干,每初春取本品50--100克,用温水泡透,捞出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水痘的病因与症状 水痘重食疗

冬春两季是水痘高发时期,不少人认为,水痘是儿童的“专利”,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未患过水痘的18~25岁的成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同样会感染水痘,而且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如2008年北京报道的疫情中,某高校就突发水痘疫情,累计报告水痘病例28例,这种情况应引起个人和医生的特别关注。水痘的病因与症状表现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春两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外阴炎中药外敷治

药物:地榆、黄柏各30克,蒲公英、野菊花各35克,白及6克。如为药物致敏者加白鲜皮12克,地肤子10克;局部渗水或脓性分泌物多者加革解、车前子各10克,以清热利湿泄毒;有溃疡者加生黄芪20克,以托毒排脓生肌;有外阴湿疹者加蛇床子、苦参、地肤子各10克,以清热燥湿止痒。用法:水煎,冷却后浸湿纱布,局部湿敷,干后再以药液滴湿纱布。点评:小儿外阴炎属于中医湿阴疮的范畴。由下焦湿热之邪客于肌肤,湿热蕴结,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董氏金粟丹防治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指临床表现 为体温 >38. 4 ℃以上时突然出现的意识丧失、 两眼上 翻, 重者全身抽搐等惊厥状态。本病在国际上被定义 为伴随发热性疾患出现的惊厥,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或急性电解质紊乱 [1 ] 。本病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5% [2 ] , 国内为 4% [3 ] , 且复发率高, 反复发作有可能造 成一定程度的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 故防治该病是 相当重要的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发热方

处方与用法:旱莲草3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热重者,可每日煎服2剂。功效:清热解表,凉血退热,主治小儿发热,或伴咳嗽、面红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宣桂琪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经验

宣桂琪 ( 1942—) ,男,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导师、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 , “宣氏儿科”第三代嫡系传人,第一批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杭州 “宣氏儿科”流派 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 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学严谨,不断创新,对儿科疾 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饮食不节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暑热的简易疗法

小儿暑热症是夏季常见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产热与散热平衡,排汗不畅,散热又慢,不能适应酷热环境所致。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唇于舌燥、口渴多饮、食欲减退、多汗、多尿、疲乏、消瘦。因主要发病季节为夏季,故又名“夏季热”。现介绍几则中医简易疗法:三叶饮:荷叶、竹叶、薄荷叶各10克,水煎,取汤,加蜂蜜。代茶饮,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暑。西瓜皮荷叶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汉臣先生是国 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 通过著书、 讲座、 录像片等培 养了大量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的学习者, 为小儿推拿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创始的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鲜明, 本文介绍及探讨其学术思 想及技法等特色, 旨在传承和发展张汉臣小儿推拿流 派, 以期 “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 [1] 。 该流派传承链代表人物: 张汉臣 (1910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嗜异症经验

经验方:生石膏10克,使君子、黄芩、陈皮、白术各6克,茯苓9克,胡黄连、甘草各4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疗效:本方治疗小儿嗜食异物患者18例,服药5剂,治愈16例,无效2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对儿童外治法的几点思考

儿童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中医外治法 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之一。 外治是个相对概念, 是对 于内服中药治疗而言, 追溯其历史, 其最早可至长沙 马王堆出土的《 五十二病方》 , 其中就有熏浴法 , 药 酒法等记载 [1] 。 外治法能避免口服药物的弊端, 如肝 脏首过效应和有毒药物对机体造成的蓄积性损害等, 并且能避免药物口服被胃肠道消化酶破坏, 提高了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 儿童由于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