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热”的中医治疗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是我国东南及中南部地区小儿多见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  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而用中药防治本病效果较好。本病病机属外感暑热,气阴两虚,治疗上宜用甘淡微寒之品,清暑益气养阴。脾失健运的,当健脾益气;挟湿者兼以化湿和中。忌苦寒直折,以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古代儿科名医一些简单有效的诊病方法

一些简单有效的诊病方法养孩子最怕什么?养过或正在养的家长都最清楚不过,就是怕孩子生病。抱到西医那里抽血打针,且不说请假、堵车什么的,光听孩子哭就足以就让人心碎。笔者家住首都儿研所附近,每次路过,触目皆是患儿家长抱着孩子神情慌乱、身心疲惫之状,令人不忍侧目。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找中医给孩子看病。但中医儿科也有自身的难处,就是很难通过通常的望闻问切给孩子诊断。小儿难以方脉,语言表达能力又有限,所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中毒性肠麻痹经验

经验方:白芷、苍术、细辛、牙皂各50克,丁香、肉桂各10克。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混匀备用,用时取葱白一撮,切细捣烂成泥状,取上药20克倒入葱泥拌匀,摊在白布上敷于脐部,胶布固定,12小时后取下。疗效:本方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患者12例,疗效满意,一般敷药后2~3小时开始排矢气,6小时腹软,未发现副作用。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中医儿科的育儿金句

今天胡医生要和各位家长分享两句中医儿科的育儿金句:金句一: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金句二: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小儿肠胃娇嫩,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而且不知饥饱,食无休止,如果任其性子给食,就会造成暴饮暴食,使孩子消化不良。所以,小儿饮食一定要根据其年龄和身体状况,讲究时间规律和饮食规律。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此话出自我国元代著名儿科学家曾世荣,意在指导家长养育小孩时保持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广西名医治手足口病方

广西名医治手足口病(邪伤肺卫)方: 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桔梗、牛蒡子各6克,淡豆豉、荆芥、淡竹叶各4克,薄荷(后下)3克,甘草5克,滑石、薏苡仁各12克,扁豆花7克。 用法:每日1剂,加适宜水量,火候适当,煎取药液(婴儿80-100毫升、幼儿100-150毫升、其他年龄组200毫升),分3-4次口服。 功效主治:辛凉解表,清热除湿。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发病为主,以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瘀血发热参合曹仁伯瘀热汤意 疏为一方

瘀血发热一证,临床时有所见,但《黄帝内经》对于此证未见明文论述。推测其发病机理,当与痈疽发热有所近似。《灵枢·痈疽篇》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瘀血滞于经络隧道之中,致气血郁而不通,遂致发热。至其治法,选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合曹仁伯瘀热汤化裁,俱皆药到病除,可谓复杯即安矣。然血府逐瘀汤原书指征仅言“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扁桃体炎方

处方与用法:大黄10克(后下),柴胡10克,黄芩5克,金银花15克,连翘5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排脓,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局部红肿,甚至吞咽困难,发热头痛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形性红斑 强调虚热瘀的病机特点

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治学严谨,擅长辨证,精于遣药,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形性红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虚、热、瘀”的病机特点,注重分阶段辨治,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以高出皮肤呈靶形的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紫癜,甚至糜烂、出血等多形性损害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综合征。本病多累及儿童和青年女性,具有发病急、易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江育仁:擅运脾治小儿疾病

人物简介江育仁(1916~2003年),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曾任江苏省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等。江苏省中医院建于1954年,江育仁参与了医院的筹建。1956年他创建了医院的儿科。在他的领导下,儿科从只有门诊到开设病房,从最初30张床位的小科到1966年已有60张床位的独立大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并非巧合,中医与西医一样把小儿发热分门别类,随症治疗。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把儿科列为专题,提出外感风寒及内热均可至发烧。宋代的医学家钱仲阳更是细述为:“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症治之。”这个随症治之就是要求根据不同的病因,而用不同的药物来解决“热”的问题。在新医学临床中,除了可以用西方医学的先进诊疗和影像学手段来确认患儿发热的病因,最紧迫的就是需要有一种广谱的小儿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赵继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经验

全国名中医赵继福是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运用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汤剂。现将赵继福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宝贵经验整理如下。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肺常不足,而肺开窍于鼻,肺的门户在咽喉部,所以当外邪来袭时,首先侵犯的是肺脏,并以鼻咽部为主。小儿本为稚阳之体,形气尚未充足,五脏六腑皆为娇嫩,由以肺脏尤娇,当肺卫失于固摄,治节功能失常,水津失于输布,最终导致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孩子头身热辅助推拿退热穴位 饮食“扁鹊三豆饮”

饮食上多喝“扁鹊三豆饮”如果孩子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象重按比轻按无力,即表明中虚(中焦脾土虚弱),相火不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煮“扁鹊三豆饮”给孩子喝,有一定的退热功效。古方“扁鹊三豆饮”组成为红豆、绿豆、黑豆。红豆能除湿气、伤津液,所以现今改用黄豆。本方中,黄豆、黑豆养木养中,兼降胆经养津液,绿豆养木养中,兼清热。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象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可加淡豆豉以消食,舌有黄苔,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