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幼儿急疹 用紫草水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常见,它表现为小儿突然高烧,温度可达39℃~40℃。白细胞不高,嗓子有点红,常在耳朵后面或枕骨后两侧摸到黄豆大的淋巴结,孩子发烧一直不退,吃药、打针都无效,发烧3~4天突然退烧,全身出现粉红色的斑丘疹,本来伴随发烧出现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随着烧退疹出逐渐消失,这就是小儿急疹。外表上来看,幼儿急疹和麻疹、风疹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三棱莪术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
三棱、莪术二药,经适当配伍,治疗小儿食积、气滞、疳积、瘀阻等,常与四君、四物相伍,气滞者佐以理气,食积者参以消导,每能药中病所,辄取良效。 “董氏儿科”历史渊源,历经七代,其医术名蜚海内外,特别是第四代传人董廷瑶老先生(1903年~2002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原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被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他在八十多年中医临床、数百万人次的治疗实践中,创立了“推理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夏天宝宝常见疾患的护理常识
上火、腹泻、感冒和中暑是夏天宝宝常见疾患,妈妈应掌握一些对付孩子病患的护理常识,这对宝宝的康复非常重要。 上火 症状“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是宝宝上火最明显的表现,此外还有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口臭、腹胀、腹痛、烦躁易怒、易哭等。 护理小贴士: 要给宝宝吃儿童专用的去火药,药性相对温和,效果较好。不要乱吃大人的药。 保证宝宝睡眠质量,睡得好身体才能好。还要注意保持室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内服外敷法
内服法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浙贝母12克,元参、夏枯草各10克,牡蛎20克,瓜蒌10克,皂刺10克,柴胡6克,陈皮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外敷法乳香10克,没药12克,川芎15克,蟾酥2克,川黄连10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蜂蜜调成软膏,贴敷于病灶中心处,每3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熏洗法荆芥、防风各15克,紫花地丁、黄柏、蒲公英、大枫子各3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预防儿童夏季多发病
转眼间已进入草木繁茂的盛夏六月,夏天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季节,有很多户外活动,也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良好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对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副主任医师王琳提醒,仲夏时节,小儿防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王琳表示,要预防儿童夏季多发病,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气温变化莫测,要适当为孩子增减衣物;二是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调补气血和营止血治幼儿阴道出血
2005年秋风时节,有5岁女孩来诊。其母诉:素日体虚,经常感冒。一日,突见患儿阴道出血,色红量不多,约30~40毫升。此后每月出血一次,似有周期。母疑其病重,急来求诊。 观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六脉细弱,苔薄白舌体略胖大。家父诊断为气血双亏,治以调补气血,和营止血。 组方:当归9克,川芎3克,炒白芍9克,生地12克,党参9克,焦白术9克,茯苓6克,芥穗炭3克,藕节炭3克。3剂,水煎服,每日1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生莱菔子治小儿积滞
方药:生莱菔子5克。将莱菔子放入杯子,倒入开水30毫升,将杯子盖拧紧,焖1小时,过滤。加适量冰糖,以甜为度。口服,一日3次,1次10毫升,。 适应症: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腐酸溲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大便酸臭,哭闹不宁,夜眠不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弦、滑,指纹滞紫。脾虚者勿用。 方解:莱菔子又名萝卜子,笔者得知这个方后,治疗小儿乳食内积证,屡治屡验,通常服2~4天痊愈。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发热 中药扶阳振颓
小儿为纯阳之体,似乎难以出现三阴证候。但不少小儿发热时,或因素体虚弱,或因治疗不当,伤及正气,导致出现邪热陷入三阴见症,亦不少见。此时,切记不可一见发热即清热,加重病情,而应以麻附辛、真武汤、四逆汤之类附子剂扶阳振颓。 太阳、少阴、太阴合病,初起时虽见发热咳嗽,风团鲜红而痒等热象,然患者疲倦甚,脉沉无力,少阴阳衰之象已显,故急当温阳解表,而非见热清热。 三阳、三阴合病、并病发热 “少阴之为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屏气发作综合征 治宜活血行气安神
小儿屏气发作综合征,又称幼婴吞气症,多发生于出生后20天至一周岁左右的乳幼儿,是由啼哭、吃奶、咳嗽、惊恐等原因所引起的短暂性晕厥和伴发面唇肢端青紫或手足搐颤等症。患儿在吮乳中,出现突然中断吮乳,躁动不安,以后可发展成为阵发性两手握拳,两臂屈曲(或伸直),两腿伸直,角弓反张,全身用力,面红耳赤,或躁动不安,哭闹不停,或出现短暂的晕厥,或在睡中突然尖叫,头向后仰,转辗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满额大汗,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补肝肾强筋骨 治各期小儿麻痹症
处方:淫羊藿12克,五加皮6克,怀牛膝3克。加减:上肢麻痹加羌活9克;四肢麻痹加桂枝3克;久病加黄芪15克;急性期加桑寄生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补肝肾,强筋骨。主治:各期小儿麻痹症。顾和浩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防治小儿痱子 驱痱4法
1、将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薏米2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三豆汤”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被誉为夏季小儿保健佳品。2、将桃叶阴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时取50克泡在热水里给孩子洗澡。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并有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对防治小儿痱子有很好效果。3、取苍耳、白矾、马齿苋各12克,加水200毫升,煎沸20分钟,冷却后用以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可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几招推拿降高热的方法
家有小儿,一岁零八个月。前段时间因气温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一直以来几乎从未吃药打针的小儿感冒发烧了。 第一次体温38.2℃,第二次体温38.5℃,降温贴用上了,又做了全身温水擦浴,孩子的体温才慢慢降下来。第二天,小儿午睡后又低热,半夜又中高热,又折腾了半夜,热才退下去了。 我请教了重庆市奉节县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来明,来明说,我先教你几招推拿降高热的方法吧,应该有效。 下班后接小儿回家时,果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1..
«
17
18
19
20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