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鼻塞 三招帮忙

鼻塞是指鼻内有东西阻碍呼吸,致空气流通困难。其原因有许多种,像流鼻水或打喷嚏时,感冒时的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宝宝鼻塞了,妈妈不要慌,现有三招帮你忙:  一、喝葱白水 取葱5根,取下葱白洗净,加入40毫升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分钟,加入少量白糖,装入奶瓶,等到温度适合时让宝宝喝。  二、盐水滴鼻 把1小勺盐放入240毫升温水中,装在用过的眼药水空瓶里,把宝宝抱正,向两个鼻孔里各滴1滴,然后让宝宝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常见病证推拿手法举例

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组成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推拿按摩小儿身体特定穴位,以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及日常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儿,都希望能少受药物的影响,能使用一些无副作用的疗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小儿推拿、饮食调养等正顺应了这一趋势,所以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信赖。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别是由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幼儿惊风 涤痰祛暑饮

组成及用法:川贝4.5克,麦冬6克,桑叶6克,车前仁9克,金石斛6克,黄芩6克,莲米9克,石菖蒲6克,鲜芦根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幼儿惊风。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石玉书之经验方。本方所治,当为急性惊风之迁延者。多见于儿童各种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脑炎迁延期之惊厥者,暑温特别是伏暑证常可致之,乃脾肾之正气渐虚,缠绵之暑气夹肝风痰热为祟者。其证可见身有低热,而面色苍白,四末不温,呼吸气粗,心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儿童冬季舌舔皮炎的防治

进入冬季,空气还是那么干燥,一些宝宝的口周会变黑,像一个黑圈一样。这是什么问题呢?其实,这是舌舔皮炎,发病原因是由于患儿口唇发干,使劲、反复用舌头舔口唇周围的皮肤所致。经常反复的唾液浸渍,引起唇周皮肤炎症,出现红色小斑疹,小丘疹,皲裂,乃至皮肤有细小的脱屑,最后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着。有舌舔皮炎的儿童,几乎个个都表现“内热”,即有大便干结,口咽发干。中医认为是津液缺乏所致。干燥的环境、机体本身缺乏维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性早熟 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和肝郁化火证型

“性早熟”这一名称来源于西医学,古代医学文献中论述较少,但对人体的发育过程却有明确的认识。《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观察到性成熟年齡应该是女子14岁左右,男子16岁左右,从出现第二性征到发育成熟整个过程约需1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针药并用治重度智力低下

叶某某,女,1岁10个月,陕西省兴平市人,2011年4月1日来诊。病史:反应差伴运动落后近1年半。患儿4个月时家人发现双眼不追物,逗笑不能,反应差,不会翻身,6个月时可翻身,双手能抓物,仍不能逗笑,双眼仍不追物。8个半月时患儿出现发热3天,体温39 C°左右,神志清,无喷嚏、咳嗽,无恶心呕吐等症,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3天后患儿双下肢瘫痪,在西安某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住院治疗1月余,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常见病验方

1.小儿咳喘穴位贴敷 处方:百部、桔梗各75 克,氨茶碱10克,扑尔敏 0.4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成极细粉末,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取鲜姜15克捣烂,加上药粉末a4克,拌匀后摊在胶布粘性一面的正中处,范围如铜钱大小.然后贴在肺俞穴上,12小时后除下。隔1日.再按照原法贴敷,连用7—10次。2.小儿支气管哮喘外敷法 处方:生明矾、米粉各等量,米醋适量。 制用法:用米醋将生明矾、米粉调成药饼,包在小儿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抽动症 方药:龙齿汤加减

2019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新生接受了这样一名 患儿小星(化名),男,9岁,陕西眉县人。据其母亲讲,小星从7岁开始出现不由自主地频繁眨眼,随着病程的发展,小星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喉中发出尖叫声,不能自制。很多时候小星都是在课堂上发生这样的行为的,这严重影响到了老师和其他同学。大家对小星的行为纷纷无法理解,很多同学因此和小星也慢慢疏远了。母亲无奈之下含泪多次向老师以及同学解释小星不是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中西医共研儿童中成药临床指南

2015年12月20日,“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研究专家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和全国中药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研究评价技术中心和中国中药协会标准化专项办公室承办。《儿童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批准中国中药协会立项的标准化研究课题《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重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疳积针刺疗法

小儿疳积是直接损害小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营养紊乱病症。临床表现以肌瘦肤燥、发焦甲错、异食善饥、腹胀筋露为其特征。其症状与现代医学慢性消化不良症及营养不良症相似。此病好发于缺乳或断乳后的学龄以下儿童。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常用穴:1.四缝穴(奇穴,第二至五指掌侧,近端第一指关节中央,每侧四穴。)针刺;2.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操作方法:四缝穴,用小三棱针点刺,针长2.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孩子表情夸张警惕患有抽动症

最近,7岁的小逸总爱眨眼、揉眼睛,妈妈以为孩子过敏性结膜炎的老毛病又犯了,照着以前的治疗经验,给孩子滴眼药水,然而半个月下来,却没有任何效果,这才赶紧带孩子到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就诊。在做了相关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孩子患上的不是过敏性结膜炎,而是有些麻烦的抽动症。孩子突然举动异常当心抽动症“每年暑假都是儿童就诊的高峰,像小逸这样突然出现眨眼、清嗓、扮鬼脸等异常举动,最终被诊断为抽动症的患儿不在少数。”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防病养生 捏脊疗法

3岁的聪聪,脾胃功能偏差,时而食积发烧,时而呕吐酸馊食物,时而腹胀腹痛。一段时间后更是精神不振,身体也逐渐消瘦,医生说是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而至食积。予以健胃消食中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出现食积症状。后来医生经诊断为食积,建议推拿治疗,使用捏脊疗法。经过治疗后,聪聪食欲好转,精神明显好转,3个月后,个子也长高了。 捏脊疗法是我国医学界中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手法,原称捏脊骨皮,以调整督脉与太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