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口疮
厌食
佝偻病
遗尿
蛔虫
夜啼
盗汗
腹泻/呕吐
增高
小儿疾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治小儿奶癣方 小儿黄疸方
治小儿奶癣方处方与用法:陈皮、苍术、茯苓各5克.厚朴 3克,炙甘草2、克,滑石 10克,泽泻3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日1 剂。另用地榆、黄柏各 50克,水煎,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15分钟。内外并治,以愈为度。功效:清利湿热,调理脾胃,治小儿奶癣,形体多胖,瘙痒难耐,哭闹不安,吮乳不多,局部呈多形性表现,丘疹、糜烂、渗液、结痂并见,舌淡,苔黄腻等。 (韩蒸平)治小儿黄疸方处方与用法:生麦芽15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儿童多动症的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云 :“阴阳者, 天地之道 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 也” 。指出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 天地间万事万物无 不属于阴阳的范畴。儿童多动症, 西医称为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ADHD), 是儿科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 障碍性疾病, 其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 阴阳平衡失 调 [1 ] 。《医经溯洄集》 云 :“阴阳之在人, 均则宁, 偏则 病。无过不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用于婴幼儿出痱子的治疗
夏季高温湿热,人比较容易出汗,一旦排汗孔阻塞,排汗不畅,就容易长痱子。其中,婴幼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汗腺功能也还在发育阶段,当汗液不能快速蒸发时,就会浸渍表皮的角质层,导致汗腺导管口闭塞,使汗液潴留,如状况持续没有改善,久之就会产生痱子。 一般来说,只要痱子的症状并不严重时,在温度下降、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痱子会自行消退。如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可运用中药内病外治疗法进行治疗。 中药内病外治法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新生儿硬肿症方
处方:红参5克,鹿角片5克,羌活5克,桂枝5克,当归5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麻黄3克,细辛2克。 用法:水煎取浓汁,慢慢喂服,每日1 剂,3天为1个疗程。 主治:新生儿硬肿症,症见出生不久,皮肤变硬,皮肤冰冷,哭声低怯,气息微弱,关节僵硬,面目紫暗,吸吮困难。上方应配合现代医学的保温、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郝伟)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马丙祥基于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探讨
抽动障碍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 主要 表现为不自主、 快速的、 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 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并可伴有注意力缺陷 多动障碍(ADHD)、 强迫障碍(OCD)、 学习障碍、 自闭、 焦虑等共患疾病 [1 ] ,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 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本病病名和完整的论述, 由于本病以肌肉抽动和(或)喉中发出怪声、 口出秽语 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此把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清暑解热 主治小儿夏季热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真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善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尿布皮炎皮疹中药方
小儿尿布皮炎皮疹又称尿布红斑及婴儿臀部红斑,是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局限性皮炎。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湮尻疮”“猴子疳”类似。治疗方药:云南白药4瓶,小儿痱子粉1盒。配备及用法:将云南白药中的保险子取出研成粉末,然后与白药、痱子粉混合拌匀,备用。婴幼儿大小便后用温水洗涤局部,用棉布吸干后,再将配备好的云南白药痱子粉外扑于患处,用药次数不受限制,每次换尿布时即可用。轻者用药二天可痊愈;重者3-5天后可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中医方
甘肃省名中医张士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士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新生儿能服用中药吗?剂量多少合适?
新生儿能服用中药吗? 有病服药,新生儿亦不例外,汤药只要喂服得当,新生儿亦可服用,且见效甚快。 新生儿患病,重点突出,用药时不可药味太多,煎药量以成人的1/6即可,液量以60毫升左右为宜,因胃容量较小,可多次呷服,或用奶瓶喂,也可用滴管慢慢滴入。有些发烧小儿服药困难,可把一些中药做成糊状,涂在舌上,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听医嘱常可助您的病儿药到病除。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多少合适? 小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婴幼儿小病茶疗最好
茶叶作药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把茶列入365种药物之中,并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等作用,还对婴幼儿红臀和眼部疾患有明显疗效。取茶叶3~5克,放入 200~300毫升开水中浸泡20~30分钟备用。治疗婴幼儿因上火而致的眼屎多,将消毒纱布放入茶水中,取出纱布拧至半干,温度以 30~C左右为宜,用纱布湿敷,每日4次,每次 20分钟;治疗婴幼儿红臀,茶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巧用中成药外治儿科病
中成药药效稳定,取材方便,尤其是外治儿科疾病,疗效确实,用法简便,患儿容易接受,可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减少患儿对用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几则疗效显著、可用于外治的中成药,有兴趣者,不妨一试:1.柴胡液滴鼻治小儿发热:取柴胡注射液4毫升注入滴鼻瓶内滴鼻,每次每侧2~3滴,两侧交替使用。2小时1次,热退后续用2~3天。重复用药仍有效。2.藿香正气水治小儿疖疮: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即成。用药前洗净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发烧用中药外洗疗效显著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 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 调,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亦为小儿临 床常见病证。西医多采用对乙酰氨基酚 类、解热镇痛药,虽可取到短期的退热效 果,但副作用多。中药外洗治小儿外感发 热3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用本方治疗儿童外感高热320例。 年龄1个月一8岁;其中咽喉炎82例, 急性扁桃体炎64例,感冒160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1..
«
24
25
26
27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