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换牙期的问题 该怎么办?

孩子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但换牙期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该怎么办?问题一乳牙滞留或早失乳牙滞留或早失是换牙期最常见的问题。恒牙已经萌出,而所替代的乳牙尚未脱落,这种情况称为乳牙滞留,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常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移位,导致缺牙间隙变小,恒牙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孙浩治小儿双下肢反复浮肿处方加减调治

孙浩,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尤精于儿科疾病的诊治,擅长用黄芪四君汤治疗小儿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选取典型案例与同道共享。病案孙某,女,10岁,2014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反复浮肿一年余加重一周。现病史:患儿一年多前因下肢浮肿,小便检查示:尿蛋白(++++),生化示:白蛋白:25g/L,总胆固醇:10.36mm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医滋阴潜阳熄风汤

文仲渝,女,1953年生。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因其在中医儿科界的影响,被载入原卫生部编撰的《中国女医师风采录》一书中。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儿科疑难杂症及常见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自拟“滋阴潜阳熄风汤”“开胃健脾方”“止泄方”分别治疗小儿抽动症、厌食症、泄泻症,疗效显著。临床上还特别重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善用小儿捏脊疗法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宝宝伏天发热可能是暑热症

天气炎热,宝宝一旦发烧,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冒了。其实,在这高温伏天的特殊时期,可别忘了有暑热症的可能。暑热症发病几乎都是周岁前后至2周岁间的宝宝,6个月以内和3岁以上的宝宝不多见,原因与其尚未发育完整的散热系统有关。生理学家做过研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热有三个方法散去:传导、对流和蒸发。当环境温度到达35℃时,传导和对流已不起作用,唯有依靠大量出汗,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可是,幼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试试中药贴敷 治小儿常见病

咳嗽麻黄10克,杏仁、黄芩各12克,白僵蚕、栀子、炒白芥子各9克,延胡索15克,细辛6克,鱼腥草18克,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3-5克,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各穴,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个疗程。泄泻丁香、葛根各15克,肉桂、吴茱萸、砂仁、干姜各10克,胡椒、车前子各12克,黄连6克,研细末后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用姜汁醋调糊,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换药1次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夏季热 中医养生食疗方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林晓洁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尽完善所致。夏季热主要症状有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怎样预防和治疗小儿夏季热就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勤洗澡  由于皮肤稚嫩、皮下脂肪少,容易受损。夏天气温高,加上溢奶及大小便的污染,夏天因根据皮肤清洁情况每天清洗两次,保持皮肤毛孔通畅,洗完后  用清洁柔软的干毛巾轻轻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冒暑验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宿春竹,田春馨,景伟超,王有鹏关键词 加味甘露消毒丹;冒暑;小儿;验案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 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 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 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 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的感冒 夹滞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而又有寻常感 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低热或潮热 方药玉屏风散

中医认为小儿稚阴稚阳,发育不全,阴阳不相协调,外感风寒,邪留肺卫,低热,温温然其势不盛,故微恶风寒,兼有鼻塞流涕,干咳少痰,指纹浮而红。因小儿的体质特点是阴阳相对不足,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外感热病,高热或长期发热,亦可伤及津液,而导致低热久治不愈;或暑季外感,湿热蕴结,低热缠绵,出汗暂缓但继而复热,头身困重,伴有纳呆呕恶,便溏尿少,指纹隐伏。方药 玉屏风散加地骨皮、白薇、甘草。功效 益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疳积调治

疳积是儿科常见 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 医学的慢性消化不良或 肠寄生虫病有了疳积的小孩,乳食 懒进,或易饥多食,肌肉消 瘦,肚子大,面色不荣,毛发 焦枯,易发脾气,喜食异物, 肛门发痒,大便溏泻或大便 干似羊屎,尿如米泔,午后 潮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为疳积的主要成因。患了疳 积的患儿,宜食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少吃零食。·疳积初 起,若能注意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疳积以消积, 调理脾胃为主。临床运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 中医外用偏方

面对经常流口水的孩子,家长很是烦恼,专家推荐用肉桂贴脚心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处方:取肉桂10克(一次量),研为细末,用醋调至糊饼状,于每晩在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二块纱布上,分别贴敷双脚涌泉穴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早晨取下,连敷3~5次。评: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常见小儿疾病的治疗经验 贺普仁教授的验案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弱智、遗尿等疾病的验案。小儿多动症是阴阳失调现象,阳盛阴衰,治疗时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小儿弱智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治疗要补益先天后天为主,辅以益智开窍醒神;小儿遗尿多属肾气虚弱,故治以温补肾元为主。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关键词]贺普仁;贺氏三通法;小儿疾病贺普仁教授是我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