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癣病
湿疹
痤疮
冻疮
鸡眼
斑秃
祛斑
白发
脱发
雀斑
荨麻疹
性病
瘙痒/过敏症
带状疱疹
各种皮炎
皮肤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荨麻疹可分五型论治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引起本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多因禀性不耐,对某种物质过于敏感所致。本病发作突然,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风团,边界清楚,颜色猩红或苍白。皮损时起时消,瘙痒剧烈,发无定处。部分病人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甚至引起窒息。皮损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荨麻疹。笔者几年来对荨麻疹患者分为5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一味徐长卿治急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于中医有风疹、赤面游风、风丹等病名,乃过敏性疾病。其症表现为皮肤突现风团,瘙痒莫名,急性者骤起而骤消,慢性者反复发作,颇为顽固。笔者老师石恩骏认为其病理固然为风邪挟寒热袭之,内蕴肌表而疏泄不利所致,也可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所发,其瘾疹红多白少,红者固然多与风热有关,白者未必为风寒所客,血虚血瘀及气虚者,常见于慢性荨麻疹。石恩骏曾长期用防风通圣散治荨麻疹有效,后以此方加徐长卿则疗效可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中药外洗可治丘疹性荨
丘疹性荨麻疹是儿童、青少年秋季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因病情常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致患儿精神不安,过度搔抓,常继发感染。应用中药洗剂治疗189 例丘疹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方法:以苦参、黄柏、青蒿、艾叶各30克,明矾20克,煎水2000 毫升泡澡,每日2次,每次20分钟,5天1个疗程。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皮损消退≥90%,仅留色素沉着,痒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51%,痒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 奇痒难忍 陈宝贵从瘀论治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疾病诱因尚不明确,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躯干、头面或四肢出现成块皮疹,奇痒难忍,忽隐忽现,发作频率不等。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瘰”、“瘾疹”等证,民间俗称“风团块”、“鬼饭疙瘩”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很早,《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瘾疹”之名,《诸病源候论·风?瘰候》说:“夫人阳气外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荨麻疹临床以五皮饮加减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瘙痒难忍,遇寒热加重,常反复发作,患者痛苦难忍。笔者在临床中,以五皮饮加减治疗,疗效较好。 方药组成:云苓皮20克,陈皮15克,大腹皮12克,桑白皮10克,生姜皮6克,龙胆草10克,浮萍草15克。有热加丹皮10克,赤芍9克;遇寒发作加桂枝6克。水煎空心服,每日1剂。临床观察,患者常服3~5剂后即可收效。 按笔者认为,荨麻疹反复发作,时好时患,多因患者素日体虚,营卫失和,又多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民间验方治疗荨麻疹
《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6期刊登乔成林、聂丹丽采用民间验方治疗荨麻疹,临床验证50余例,效果显著。笔者近来也用该方治疗多例荨麻疹,均收良效。 组成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 体会方中生艾叶辛温芳香,祛风胜湿;白酒辛温,升阳发散,二药虽为辛温之品,适用于各种证型的荨麻疹。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治寒性荨麻疹二偏方
1.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共放入砂锅中煮,待醋干后,取出木瓜、生姜食用,分早晚2次吃完,7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可愈。2.桂枝、白术、防风各10克,白芍、黄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7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可愈。(郭旭光)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痒疹两种证型予以论治
痒疹是一组以小风团样丘疹、结节、奇痒难忍为特征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与变态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具有家族性遗传过敏史,另虫咬、精神因素也可引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素虚,风热、湿热之邪内侵,或阴虚亏损,肌肤失养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风热挟湿型发病较急,风团性丘疹,色淡红或黄褐色,质地较硬,瘙痒剧烈。舌苔薄,脉浮数。处方:蒲公英、连翘、茵陈各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两型论治中医“风痧”风疹
风疹,中医称之为“风痧”,是由于感染风疹病毒而引起。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口、鼻以及眼部的分泌物中,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肤所致。本病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冬、春季节,潜伏期9~18天。可有低热、头痛、倦怠、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依次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笔者在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春季多风荨麻疹外敷疗法
春季多风,过敏性体质者吹风后特别容易诱发风疹。风疹即荨麻疹,其病理改变是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渗出性水肿,皮疹突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病损小时可散在发生。当面积较大时,可合成片,颜色发红或苍白.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皮肤受损部位稍硬,有瘙痒和烧灼感。中医认为 风疹名是由于感受风邪,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相搏,发于皮肤所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花椒水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具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荨麻疹 分风热型湿热型辨治
丘疹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水疥疮”、“土风疮”。西医认为系昆虫叮咬、环境变化,或胃肠道功能障碍,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过敏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不足或胎体遗热,以致湿热内蕴,或因蚊虫叮咬,或肠有虫积,或因食鱼腥动风之品,或因食滞复感风邪而引发。本病多发于春夏秋温暖季节,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尤其是腰以下暴露部位。皮损为花生米大小的风团样损害,性质坚硬,颜色淡红,顶端常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治风疹清热解毒汤
清热解毒汤银花15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板蓝根10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方中药量可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酌情增减。 银牛连防汤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荆芥10克,桑叶10克,生地10克,黄芩6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各服1次。 清热消疹方苍耳子10克,荆芥6克,桔梗6克,菊花6克,
病理科
皮肤科 - 荨麻疹
1..
«
9
10
11
1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