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癣病
湿疹
痤疮
冻疮
鸡眼
斑秃
祛斑
白发
脱发
雀斑
荨麻疹
性病
瘙痒/过敏症
带状疱疹
各种皮炎
皮肤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解毒化湿治缠腰火丹
带状疮疹即“缠腰火丹”,多发于腰胁区部位,亦有发生头面部者,称“飞蛇丹”。其病因以火毒为要,以热毒客于肝经者为多见。是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中老年人。 察其病因,外因有风、火、毒之诱,内因多由于久食膏粱厚味,情志失畅,心肝郁火,气滞血瘀正气亏损等引起。病在头面部属上焦,多由心、肝火旺,风热外袭;病在腰胁区属中焦,多由肝胆、脾、湿火循经外发;病在脐下或下肢,属下焦,多由湿热毒下注引发。所以临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简验方
1.地龙末(蚯蚓), 用凉开水调匀搽患处。若疱疹已破流汁水者, 可抹去黄水后,外敷地龙末干粉亦可。2.自挖生蚯蚓三条(白颈者佳)焙干研末,调桐油或茶油抹敷患处效良。3.生蚯蚓十条, 洗净放于碗内,撒适量白糖,将碗盖好,等化水后(约 2-3小时即化为水), 用水搽抹患处效良。4.马齿苋捣烂外敷或取汁抹搽患处效良。5.用生石膏粉与桐油或茶油,调为软膏,搽抹患处效良。6.丝瓜壳烧灰研末调茶油或桐油搽患处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疗缠腰蛇的偏方
方剂组成: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3条。共研为末,香油调和搽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临床观察,轻则3日愈,重则5~6日可愈。 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丹”等。本病多属肝经湿热之故。湿热之毒相互搏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热毒盛则发生赤红灼烫,湿不疏泄则成水疱。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大黄、冰片泻火解毒,可去热毒,蜈蚣搜风通络,以毒攻毒,三药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五香粉敷脐 治带状疱疹
笔者应用中药五香粉敷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 好,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选用木香、降香、乳香、丁香、香附各 200克研成细粉,装瓶备用。应用时洗净脐部,将药粉 填满脐窝,外贴伤湿止痛膏,每口1次。 广西桂林 陈云芳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纯净松香粉治带状疱疹
方药纯净松香粉3~4丸。 用法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2次凉开水冲服。服药后若有头痛和食欲下降、恶心或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明显者,可减量、增次或粗粉装胶囊服用。 说明《神农本草经》云:“(松香)主痈疽恶疮,头疡门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据临床报道,治愈46例,显效22例,无效3例。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偏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好发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正气虚于一时之人。四季皆发,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疱疹红赤,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火,泻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当归、车前子、生地黄、甘草。大便干者,加生大黄;起血疱者,加牡丹皮、赤芍;发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外治腹针放血法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或“缠腰火丹”,好发于背胁腰腹部,此病多由肝经郁毒所致。笔者择录外治三法,临床用之,可收满意疗效。 蕲冰散:蕲蛇30克,冰片20克,研细末用麻油调为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次。 放血法:以三棱针点刺龙头(疱疹的起点)、龙尾(疱疹的终末端)、龙眼(小指第二指关节尺侧缘横纹端)放血,每日一次,5天一疗程。 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以引气归元,双滑肉门。每日一次,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雄黄蒜泥膏
带状疱疹常会后遗神经痛,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实践证明,雄黄配大蒜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有较佳效果。制作及用法:雄黄 30克,独蒜60克。将雄黄粉研成细末,独蒜捣烂如泥,二药拌匀,以白纸包裹搓成指_犬条形,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雄黄大蒜泥调少量凉白开水或新鲜纯净水磨成浆汁外涂敷患处。水疱破裂、糜烂处禁用。每天2次,7天为 1个疗程。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疮止痛,大蒜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二味合用具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中医“三叶方”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由于它多发生在身体的腰背部,因此被俗称为“缠腰龙”。采用中医“三叶方”治疗,配方简单,疗效不错。1.菊花叶汁方 菊花叶200克,洗净捣烂取汁,调配适量白酒,抹于患处,每天3次。具有清热解毒、润肤止痛作用。2.番薯叶冰片方 番薯叶200克,冰片20克。将番薯叶洗净后与冰片一起捣成叶泥,敷于患处,每天2次。有解毒消炎、止痒除燥功效。3.老茶树叶方 取老茶树叶适量,晒干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疼痛 针刺带疹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高发、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发疹部位常伴有明显甚至剧烈疼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缓解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笔者针刺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取得较好疗效。 带疹穴位于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带疹穴,老年人或疼痛较重者可两侧取穴。得气后持续捻转并予以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一般视病情连续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炎夏之际严防带状疱疹“偷袭”
“炎热夏季,除了要防暑热感冒、中暑外,还有一种发作起来令人非常疼痛的皮肤病,这就是被俗称为‘缠腰龙’的带状疱疹。”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黄秋贤提醒,有半数带状疱疹病人早期易于误诊误治,而一旦确诊后须及早给予常规的内服抗病毒药物和外敷中草药,同时建议尽快应用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方法可大大缩短疗程,防止红疹继续扩散并预防出现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1..
«
5
6
7
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