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治带状疱疹

1.雄黄20克,明矾20克,柴胡10克,冰片5克,龙胆草15克。用法:上方除雄黄、冰片外,将其余药物加温浸泡3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30分,煎至250毫升左右滤出,然后加入雄黄、冰片粉末,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用纱布取药液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下次加温再用。1周为1个疗程。  2.紫草20克,黄芩2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甘草20克。取75%酒精500毫升。将中药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外治有方

秋季带状疱疹较为多见,笔者临床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处方: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3条。用法:共研为细粉,香油调和搽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临床观察,轻则3日愈,重则5~6日可愈。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丹”等。本病多属肝经湿热之故。湿热之毒相互搏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热毒盛则发生赤红灼烫,湿不疏泄则成水疱。治疗当以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 临床实践自拟方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方药组成:龙胆草、珍珠母(先煎)、金银花、柴胡、丹参、板蓝根各20克,栀子、黄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发于颜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发于腹部与下肢加苍术、猪苓各12克,黄柏10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水煎,日1剂,分早晚口服。  曾治患者赵某某,男,36岁。2008年4月9日就诊。患者3天前自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自拟方 疗效良好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冒、疲劳、月经、肿瘤、外伤、情志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由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发。本病好发于胸肋、腰部及颜面等处,常见于5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前局部皮肤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2~3天后,患处出现小片红斑,在红斑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簇集水泡。患处皮肤刺痛,老年人尤甚。笔者几年来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古代浮针疗法治带状疱疹

李某,女,89岁。右肋灼热刺痛8天来诊。病初发热,倦怠乏力,右肋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栗粒大小丘疹,迅速发展成似绿豆大小水疱,疱液清亮,疱壁紧张,簇集成群,基底色红,排列呈带状分布。出现难以忍受的灼热刺痛。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经服镇痛药罔效。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治疗方法: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用浮针中号针具,以至阳穴为进针点,常规浮针刺法,进行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急性发作之经验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缠腰”。中医认为是肝胆湿热犯及腰部及其他部位皮肤所致。其临床表现多为围绕腰部一周之部分皮肤出现呈带状之疱疹,中有浑浊之水液,疱疹边缘皮肤红晕,少则数个,多则数十个,局部灼痛,甚至剧痛难忍。笔者用龙胆泻肝汤随证化裁,效果满意。兹小结如下:组方与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栀子、板蓝根、生地各15 克,苡仁30克,黄芩、车前子、泽泻、当归、大枣各12克,甘草6 克。用时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炎夏之际严防带状疱疹“偷袭”

“炎热夏季,除了要防暑热感冒、中暑外,还有一种发作起来令人非常疼痛的皮肤病,这就是被俗称为‘缠腰龙’的带状疱疹。”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黄秋贤提醒,有半数带状疱疹病人早期易于误诊误治,而一旦确诊后须及早给予常规的内服抗病毒药物和外敷中草药,同时建议尽快应用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方法可大大缩短疗程,防止红疹继续扩散并预防出现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疼痛 针刺带疹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高发、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发疹部位常伴有明显甚至剧烈疼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缓解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笔者针刺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取得较好疗效。  带疹穴位于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带疹穴,老年人或疼痛较重者可两侧取穴。得气后持续捻转并予以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一般视病情连续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中医“三叶方”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由于它多发生在身体的腰背部,因此被俗称为“缠腰龙”。采用中医“三叶方”治疗,配方简单,疗效不错。1.菊花叶汁方 菊花叶200克,洗净捣烂取汁,调配适量白酒,抹于患处,每天3次。具有清热解毒、润肤止痛作用。2.番薯叶冰片方 番薯叶200克,冰片20克。将番薯叶洗净后与冰片一起捣成叶泥,敷于患处,每天2次。有解毒消炎、止痒除燥功效。3.老茶树叶方 取老茶树叶适量,晒干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雄黄蒜泥膏

带状疱疹常会后遗神经痛,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实践证明,雄黄配大蒜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有较佳效果。制作及用法:雄黄 30克,独蒜60克。将雄黄粉研成细末,独蒜捣烂如泥,二药拌匀,以白纸包裹搓成指_犬条形,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雄黄大蒜泥调少量凉白开水或新鲜纯净水磨成浆汁外涂敷患处。水疱破裂、糜烂处禁用。每天2次,7天为 1个疗程。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疮止痛,大蒜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二味合用具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外治腹针放血法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或“缠腰火丹”,好发于背胁腰腹部,此病多由肝经郁毒所致。笔者择录外治三法,临床用之,可收满意疗效。  蕲冰散:蕲蛇30克,冰片20克,研细末用麻油调为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次。  放血法:以三棱针点刺龙头(疱疹的起点)、龙尾(疱疹的终末端)、龙眼(小指第二指关节尺侧缘横纹端)放血,每日一次,5天一疗程。  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以引气归元,双滑肉门。每日一次,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偏方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好发于体质虚弱者、老年人或正气虚于一时之人。四季皆发,以春、秋季发病率较高。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症状:疱疹红赤,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火,泻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泽泻、当归、车前子、生地黄、甘草。大便干者,加生大黄;起血疱者,加牡丹皮、赤芍;发
病理科 皮肤科 -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