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皲裂多吃些葵花籽

我自小就有手脚裂的毛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情况更糟,一些防裂药膏用了不少,甚至还直接涂抹过动物脂肪,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偶然遇到一位老中医,他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葵花籽。在半信半疑中,我开始付诸实践。那年冬天,我的手脚再没有出现皲裂。据老中医介绍,葵花籽是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的食物之一,维生素E是出色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使毛细血管壁更稳固,这样原本淤滞的血液循环可以恢复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艾叶10方治疗皮肤病

艾叶 又名:冰台,艾蒿,灸草。艾叶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艾叶中所含的挥发油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痒、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细菌、抗真菌等多种作用,用其外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1.治皮肤溃疡:艾叶、茶叶、女贞子叶、皂角各15克,水煎外洗或湿敷患部,每日3次。2.手足癣 水泡型或糜烂型手足癣,用艾叶30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金匮要略》中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方药举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 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器官、 多系统累及为 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皮肤损害 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病变之一, 80%以上的患者有皮 肤损害, 仅次于关节病变, 此外, 约有25%的患者以 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 [1] 。 皮损表现多种多样, 具体可 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 雷诺现象、 脱发、 血管炎性皮 损、 网状青斑、 紫癜、 狼疮性冻疮等,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手足皲裂临床中宜据症辨治

手足皲裂是常见多发皮肤病,有些长年皲裂,有些在冬季加重,其病因是由诸多因素所致,临床中宜据症辨治,方可获较好疗效。  手足癣致裂  由于手足部真菌治不及时或不坚持杀菌治疗,使病程迁延,在冬季手掌足底皮肤皲裂,肥厚粗糙,有干燥鳞屑,遇碱性洗涤剂疼痛尤甚。方取:土槿皮50克,苦参50克,白鲜皮50克,鹤虱子、黄精30克,大枫子5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日2次,3日用1剂。洗后用(升华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褥疮是人体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缺血而坏死甚至溃烂;瘫痪病人、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消瘦的慢性病人,因骨突处(如骶尾骨处、髋骨、足跟、踝部等)缺乏脂肪和肌肉的保护,受压过久,更容易发生褥疮。防治褥疮的办法是:1.经常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受压部位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温热水擦洗2次;再将50%酒精或红花酒(中药红花泡于白酒中)倒于护理者手掌根部后轻轻按摩2-3分钟;再加擦滑石粉或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刘明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经验

脂质硬皮症(lipodermatosclerosis,LDS)是下肢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好发于小腿下 1/3 处。临床表现为小腿皮肤 片状红斑、丘疹、硬斑、瘀斑、色素沉着、皮肤粗 糙增厚、苔藓样变,患者多因瘙痒搔抓后继发感染, 重者可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引起皮肤坏死,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刘明教授对于 LDS 治 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重视 LDS 的临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防风通圣丸在皮肤科多有应用

防风通圣丸处方来源于《宣明论方》,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里俱实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眩晕,鼻塞,便秘等证。近年来在皮肤科多有应用。  治扁平疣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见效。  治痤疮每次9克,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全身症状明显者加服牛黄解毒片。  治荨麻疹每次6克,每日2次,本方使营卫和、表里畅,则荨麻疹自除。  治斑秃每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魏伟南瓜治皮肤病小方

1.治烧烫伤:将适量南瓜肉和南瓜瓤捣成糊状,敷伤处,每日换药2次。烫伤或轻度烧伤,一般3天可愈。 2.扁平疣:嫩南瓜1个,用针刺几个孔,将从孔中流出的汁液收集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然后用南瓜汁液涂患处,每天2次。一般3~4日后疣体会自行脱落,不留痕迹。 3.阴囊湿疹:南瓜蒂适量,晒干后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每日2-3次。 4.痈疽:南瓜花适量,焙干研末。痈已溃时用麻油调搽;痈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中药内服配合外用朱红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患者,男,91岁,主因“右下肢破溃4年”接收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右足踝外侧破溃,自身未予重视,后创面逐渐增大,疼痛明显,于当地西医院行植皮术后创面愈合,3年前反复破溃,予西医外用药抗感染至今未愈。遂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入院症见:右外踝皮肤破溃,疼痛明显,纳少,眠差,小便频,夜尿3次,大便干,日一次。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静脉曲张病史30余年。查体:右踝可见3*6cm疮面,深约0.3cm,基底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念珠菌病分为三种证型予以论治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球菌属,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该真菌可以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阴道胃肠道和皮肤上,当人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或免疫制剂时,该菌种可侵入皮肤、粘膜、内脏,引起病理性损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心脾二经积热内蕴,加之外感湿毒,凝聚于肌肤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分为三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心脾积热型口腔黏膜白屑堆积,周围鲜红,或见念珠菌性尿道炎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鹅掌风症状 外治验方

鹅掌风以手掌粗裂、脱皮、瘙痒为特点,俗称卜 “手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由脚气传染而来。本病初期皮肤起小水疱,散在或簇集,不久疱破脱皮,中心已愈,而四周续起疱疹,致手掌粗糙裂纹如鹅掌,若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则可使病情延长,甚至终年不愈。患者可选用以下外治验方治疗:1.鸦胆子20克(打碎),生百部30克,白酒、醋各500毫升,浸泡10天。此量为1只手用量。将患手插入浸药酒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丹毒和蜂窝组织炎

在外科常能见到各种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疾病,其中丹毒和蜂窝组织炎均有典型的皮肤红肿表现,并且二者症状很相似,除了医务人员,患者常常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弄明白二者发病原因以后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自北京中医医院)首先,蜂窝组织炎是一个西医病名,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与中医学的“发”类似。而丹毒作为一个中医病名,可以与西医的急性淋巴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