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治脓疱疮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发于夏秋季,小儿易患。  可用鲜马齿苋100克,鲜蒲公英100克,小蓟50克(干品减半),明矾少许,水煎频洗患处。对个别较重皮损,可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再以黄连研末撒布。一般1~3天创面即可干燥结痂,疗效迅速。本方对夏季皮炎也有很好的疗效。  方中马齿苋味酸性寒,清热解毒,蒲公英味苦性甘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上药均有较强的抑制金黄色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夏用香蕉皮治脚气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脚气发病率大幅上升。其实,香蕉皮中的香蕉素,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用来治疗脚气效果不错。在盆中放入半盆温水,加两小汤匙白醋,将脚洗净并浸泡10分钟,用以软化皮肤角质,使皮肤变软变嫩,有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然后取两个新鲜香蕉的皮,用小汤匙特香蕉皮内的软膜刮下,用手捏成糊状,涂爹脚气患处,每日 1次。多数患者1周即可见效,为巩固效果。可连续使用2周。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荨麻疹 痤疮 黄褐斑 慢性湿疹小验方

荨麻疹:百部100g,白鲜皮25g,白芥子20g,马勃15g。用纱布包好扎严,用开水浇透药包,再用60度白酒煎开,倒于药包碗中,泡片刻后即可取药包擦患处。如药包变凉可将酒烧热后,再泡再擦,每日1~2次,效果显著。痤疮:黄连、黄芩、黄柏各50g,硫黄15g。共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ml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黄褐斑:白附子、滑石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主治小儿疖肿 散肿消痈方

治法:生南星9~15克,研细末,用时加食醋调如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散肿消痈。 主治:小儿疖肿。 方解:该方中生南星味辛而苦,性温有毒。《本草从新》谓其能“治风散血,攻积拔肿”,常用外治痈毒疥癣、毒蛇、毒虫咬伤。《疡医大全》中“铁箍散”中用本品治诸般肿毒。 典型案例 刘某,男,1.5岁。暑令汗出较多,未及时清洗,暑毒、汗污伤于肌肤,以致头、颈、胸部出现大小不等疖肿十余个,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脓疱性细菌疹 中药治方

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查诊断为脓疱性细菌疹,但未查出体内任何感染病灶,给予西药内服外用(不详)治疗,但皮疹仍不定时再现。患者自述脓疱疹发生前几天,均有口中黏腻,口苦渴不欲饮,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黏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防治灰指甲三法

灰指甲主要因感染真菌而引起,以指甲变厚,颜色灰暗等症状为特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来防治。一是醋蒜浸泡。用大蒜 150克捣烂,加入陈醋 200毫升浸泡2天。先将病变局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用醋蒜液浸泡 20分钟,用清水洗净。每天1次。使用2周后更换醋蒜液。二是使用风油精。将病变指甲用温水洗净擦干,取风油精滴在指甲上,每天2次。三是常活动。每天早晚在床上平卧时活动手指、脚趾。做前后屈伸的动作各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硬皮病 中医虚寒瘀毒为目治之

•姚高升以为系统性硬化症的病性为本虚标实,肾虚为本,寒、瘀、毒为标,病变涉及多脏腑,为有表有里、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的杂乱疑问病。•系统性硬化症首要矛盾为寒,次要矛盾为热。故阳和汤的使用贯穿疾病一直,雷公藤、忍冬藤清热解毒,为反佐之品。北京中医药大学姚高升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参谋。他从事中医皮肤外科临床50余年,在医治皮肤临床疑问杂证方面有丰富经历。笔者曾跟随姚高升出诊,总结出姚高升医治系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恼人的“桃花癣”

近日,气温转暖,已到了春意最浓时期,不少人都爱在公园赏花踏青。但部分人由于花粉过敏等因素,脸部、颈部或手臂长出红色斑块,严重的还会脱皮和肿胀。 笔者从佛山市中医院等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因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皮炎、湿疹和荨麻疹病人很多。 引发过敏因素多 “桃花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它常常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高发,因高发期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故被民间称为“桃花癣”。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钟卫红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治小儿疖病的中成药

疖病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富有皮脂腺的头、面、项、背等处,常见于儿童。中成药内服方1.龟苓膏:每次30 毫升,每日2次,食时可加白糖调味。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痈、湿疹等。2.蒲公英膏:本品为蒲公英经煎煮提取制成的膏剂。开水冲服.每次20毫升,每日 3次-可清热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疖肿,乳腺炎。3.野菊花膏:本品为野菊花经煎煮提取制成的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白癜风治疗用日光浴

白癜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皮肤色素形成障碍,导致身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皮肤白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维医理论认为,此病的发生与体液失衡,器官功能减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梗阻、失血,各种外伤,过多食用寒性食物,不良的饮食、生活、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关。一般在头面、背部、腰、外生殖器、手指等部位多见。治疗的原则是平衡体液,祛寒燥湿,恢复肤色。治疗方法可分为运用药物、日光治疗、精神治疗、调节饮食等多个方面。 通过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药治疗现状综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 自发性皮肤瘀点和瘀斑、 黏膜和内脏出血, 尤以鼻 腔、 口腔、 四肢皮下、 齿龈出血及月经过多为多见, 重 者可引起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西医治疗首选糖皮 质激素, 如果疗效不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春三月,雨水多,湿气重,赤脚走路或下农田干活的人群,足部皮肤容易受污水中的病毒感染,造成溃疡破损,出现“老烂脚”。“老烂脚”是南方地区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为“臁疮”,主要表现为腿足部皮肤上有豆般大小的疮口,肉芽组织暗红、渗黄液,周围皮肤变黑,有痒痛感。用中药解毒化湿汤湿敷,效果不错。中药湿敷,古称“溻法”,首见于《肘后备急方》,是将无菌纱布用熬制好的中药药液浸透,敷于患处,通过药液的渗透及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