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癣病
湿疹
痤疮
冻疮
鸡眼
斑秃
祛斑
白发
脱发
雀斑
荨麻疹
性病
瘙痒/过敏症
带状疱疹
各种皮炎
皮肤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老烂脚“臁疮”中药湿敷“溻法”
春三月,雨水多,湿气重,赤脚走路或下农田干活的人群,足部皮肤容易受污水中的病毒感染,造成溃疡破损,出现“老烂脚”。“老烂脚”是南方地区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为“臁疮”,主要表现为腿足部皮肤上有豆般大小的疮口,肉芽组织暗红、渗黄液,周围皮肤变黑,有痒痛感。用中药解毒化湿汤湿敷,效果不错。中药湿敷,古称“溻法”,首见于《肘后备急方》,是将无菌纱布用熬制好的中药药液浸透,敷于患处,通过药液的渗透及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恼人的“桃花癣”
近日,气温转暖,已到了春意最浓时期,不少人都爱在公园赏花踏青。但部分人由于花粉过敏等因素,脸部、颈部或手臂长出红色斑块,严重的还会脱皮和肿胀。 笔者从佛山市中医院等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因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皮炎、湿疹和荨麻疹病人很多。 引发过敏因素多 “桃花癣”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它常常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高发,因高发期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故被民间称为“桃花癣”。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钟卫红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主治小儿疖肿 散肿消痈方
治法:生南星9~15克,研细末,用时加食醋调如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散肿消痈。 主治:小儿疖肿。 方解:该方中生南星味辛而苦,性温有毒。《本草从新》谓其能“治风散血,攻积拔肿”,常用外治痈毒疥癣、毒蛇、毒虫咬伤。《疡医大全》中“铁箍散”中用本品治诸般肿毒。 典型案例 刘某,男,1.5岁。暑令汗出较多,未及时清洗,暑毒、汗污伤于肌肤,以致头、颈、胸部出现大小不等疖肿十余个,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补肾法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是提高皮肤病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广义外治法泛指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狭义外治法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外治法作用迅速、可直达病位,疗效确切、运用方便。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开展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禤国维教授将外治法的体系归为三类,包括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药物外治法有薄贴法、围敷法敷贴法、熏洗法掺药法、吹烘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中医皮肤病学新流派 特应性皮炎
禤国维小传 禤国维,广东佛山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授予的“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称号,是中医界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专家。2014年,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特应性皮炎(AD)也叫特应性湿疹和遗传性湿疹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一个经验方 常用来治疗扁平疣
紫黄清解汤是笔者多年临证总结的一个经验方,常用来治疗扁平疣,效果满意。 组成及用法:紫草、赤芍、苦参、白蒺藜各10克,人中黄20克,生苡仁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剂为1疗程。 典型病案:刘某,男,30岁。面颊、手背、前臂见成簇扁平疣已三月余,近日逐渐增多,如芝麻大小,密集成片,疣色与皮肤相近,无痛痒感,触之碍手,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滑,口微干,纳寐正常。证属风湿热浸淫皮肤,与气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水痘状如豆粒 疱疹内含水液 中医辨证施治
水痘是由于感染水痘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极易造成流行,任何年龄皆可发生,但以1~6岁小儿多见,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痂盖为特征,由于疱疹内含水液,状如豆粒,故名“水痘”。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当以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为治。 分型辨治 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3型。 邪伤肺卫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张仲景治疗痈疮 桔梗汤 排脓汤 排脓散
张仲景治疗痈疮的方剂有三,即桔梗汤、排脓汤、排脓散。 桔梗汤 组成: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用法: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功能主治:为宣肺止咳,祛痰排脓。适用于肺痈病,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排脓汤 组成:甘草2两,桔梗3两,生姜1两,大枣10枚。 用法:上4味,以水3升,煮取1升,温服5合,日服2次 。 功能主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皮肤溃疡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敛疮
刘某,男,57岁,2011年6月9日初诊。患者4月初施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下,右下肢外伤后致右胫骨骨折,手术治疗出院。之后1个月后小腿中段出现皮肤溃破流少许稀白脓,逐渐形成一溃疡面,经医院检查骨折手术成功并排除骨髓炎,但久治不愈,经人介绍前来诊治。见右小腿较健则轻度肿胀,轻度压痛,内臁有一皮肤溃疡面,肉芽紫暗不择,脓液稀薄,色黄白,量较多,味腥,疮周红肿,糜烂渗液,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诊为皮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夏日防治各种皮肤疾病
▲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夏季正午前后减少外出,室外劳作者应着淡色而宽松的长袖衣裤,并戴太阳帽。▲保持汗液排泄的顺畅。夏季勤洗澡、多更衣,注意通风降温,尽可能地使汗液少浸渍皮肤。女性少施粉脂,及时御妆,从而保证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畅能无阻,从根本上杜绝汗液障碍类皮肤病。▲避免虫咬和皮肤外伤。人被小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症状,尤其被毒虫爬咬后,皮肤上会留有一些粉毛和刺。处理的方法是清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尊古而不泥于古,我们首先要重视古籍的整理和发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医皮肤病学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将中医皮肤病学科列为二级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应在系统研究有关中医学文献基础上,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在中医理论创新的道路上,任何平凡或细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皮肤科疾病虽表为外证 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
按经络循行分布,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经络内连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依据疾病所在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辨析疾病与所属脏腑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之本源,并进行正确指导治疗。 皮肤科疾病虽多表现为外证,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某个脏腑发生病变,必通过脏腑连接的经络反应于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如发于额部、颈部、季肋的带状疱疹,按经络循行,属足厥
病理科
皮肤科 - 皮肤病
1..
«
40
41
42
43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