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秘方数:5)

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亦称腰椎肥大性脊椎炎、腰椎退化性骨关节病、腰椎骨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等。其增生部位可见于椎体前后缘、椎小关节等。一般认为,骨质增生是由于脊椎受损、所受压力改变、过度劳损而出现的保护性反应,但骨刺的形成又可成为一种病理因素而压迫或刺激与脊性有关的组织,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腰部酸痛不适,僵硬,活动不利,不能久坐,腰椎曲度变直,局部压痛和肌肉痉挛,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下肢麻木酸痛,肌肉萎缩,不能久行或有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该病属于中医学中“骨痹”“骨痛”等范畴。 方 名 骨质增生症治疗蛇方 独活续断治腰椎骨质增生 白芍海桐皮治腰椎骨质增生 灵仙木瓜治腰椎骨质增生 当归丹参治腰椎骨质增生 当归川断治腰椎骨质增生 搜索更多(腰椎骨质增生)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肩周炎(秘方数:7)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肩周围关节软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又称五十肩。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发病原因是因人到中年后,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早期劳累,肩部露外受凉,寒凝筋膜,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减弱,各种组织出现退化性变化,肩关节功能性活动减弱等阶段。本病起病缓慢,患者常感肩部酸痛,不能持重物,初发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重症者肩臂肌肉萎缩,疼痛较重。常不能举臂梳头、穿衣和背手搽背,夜间尤甚。 方 名 主治肩周炎2方(腰扭伤 腰肌劳损 关节炎) 黄芪当归治肩关节周围炎 归尾白芍治肩周炎 桂枝生姜治肩周炎 川乌细辛治肩周炎 桂枝大枣治肩周炎 白芍炒地龙治肩周炎 生山楂甘草治肩周炎 ·肩周炎(腰扭伤 腰肌劳损 关节炎) ·肩周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肩周炎治疗推荐秘方 ·肩周炎 ·热水敷治 脚伤痛 肩周炎 ·搜索更多(肩周炎)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腰肌劳损(秘方数:4)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组织因疲劳过度发生炎性反应或退行性变而出现的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腰痛。常因外力经常、反复、持续地牵拉、挤压震荡腰部,超过了人体肌肉的代偿能力而引起。表现为持续性的腰疼,休息减轻,劳累加重,弯腰稍久,腰痛加剧。有时叩击腰部时腰疼减轻,腰部有痛点。本病症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刚参加工作和长期从事手工劳动者,多发于腕背部或腕掌侧,起病缓慢,症状轻微。 方 名 玄胡索杜仲治腰肌劳损 黄芪鹿角霜治腰肌劳损 党参黄芪汤治腰肌劳损 杜仲威灵仙治腰肌劳损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骨质增生症(秘方数:11)

骨质增生症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骨痹”的范畴。认为本病发生多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入骨络或跌仆闪挫,伤损骨络,以致气血瘀滞,运行失畅,不通则痛。 由于骨质增生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临床表现也就错综复杂,但治则总以补肾健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消肿、疏通经络等法为要。(施杞) 方 名 补肾养血化瘀汤 骨刺丸 抗骨质增生丸 活络通痹汤 骨质增生汤 白花蛇治骨质增生 熟地龟板治骨质增生症 鹿街草乌梅治骨质增生症伤 白芍木瓜治骨质增生症 当归白芍治骨质增生症 象牙砂仁治骨质增生症 骨质增生症治疗蛇方 搜索更多(骨质增生)方 更多秘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跌打损伤(秘方数:4)

跌打损伤:本病多因外伤所致肌肤、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瘀血疼痛或出现紫斑的病症,其病理为瘀血阻络、气血不通,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之品。 方 名 生草乌独活治跌打损伤 土鳖虫生大黄治跌打损伤 生地桃仁治跌打损伤 生大黄乳香治跌打损伤 乌梢蛇蜈蚣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独活党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齿苋治湿疹 湿疹洗剂治湿疹 白芷冰片膏治牙痛 萹竹蓼治牙痛痛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秘方数:13)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的损伤,腰椎间盘弹性变差,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而形成本病。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是造成腰椎间盘容易破裂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外侧突出,为本病外因。腰骶部的活动度和所承受的压力均较大,易受损伤,故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椎4-5之间或腰椎5-骶椎1之间,在腰椎3-4之间者较少。有些病人无明显外伤史,于受凉后发病,可能是由于肌肉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后变扁,发生水肿,周围组织肥厚,甚至与突出的椎间盘发生粘连。这时疼痛即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不缓解。 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椎4-5、腰椎5-骶椎1或腰椎3-4棘突一侧和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当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活动多、久站或久坐、或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高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复发,每年可发作2-3次,也可于数年后复发。复发后再经非手术治疗又可好转。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一般为阳性。若椎间盘突出位于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时,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时患侧也可发生疼痛。高位神经根气刺激,腰2-3,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股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阳性。早期患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的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膝反射异常表示腰2-腰4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异常一般表示骶1-骶2神经根受压。腱反射的反常,不论其为减弱、消失或亢进,对诊断均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对突出的定位不可能完全正确。神经根受压较久后,可出现小腿部肌肉萎缩。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障碍等症状。 站立位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患者可有功能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所以凸向何侧是以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而不同。当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侧时,则脊柱侧凸突向健侧,受压神经根可得到缓解。反之,则突向患侧,可取得同样效果。有时X线片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侧位片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的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比较深刻和全面的描述。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缓。《景岳全书·腰痛篇》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般将本病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四类而予以辨证施治,但临证往往虚实夹杂,症侯复杂,但总以肾虚为本,祛邪为标,方能治之有效。(施杞) 方 名 核归丸 复方马钱子散 蝎蛇散 坐骨神经止痛汤 通经止痛汤 缓急阳和汤 芪归地龙汤 独活秦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归杜仲治腰推间盘突出症 核桃仁黑芝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归尾泽兰治腰推间盘突出症 乌梢蛇蜈蚣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独活党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中医名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医名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中医名方(三)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中医名方(四)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中医名方(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中医名方(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中医名方(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中医名方(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中医名方(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中医名方(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中医名方(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中医名方(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医名方(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中医名方(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中医名方(十五)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治坐骨神经痛·谢兆丰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颈椎痛 2偏方·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治疗·治疗坐骨神经痛-穴道指压法·坐骨神经止痛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腰腿痛特效方

腰腿痛多由瘀血凝聚,经络阻滞所致。笔者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理论,在临床上常采用中药热敷疗法,达到舒筋活血,温补散瘀,消炎止痛之目的。此法简便易行,疗效颇佳。患者不妨一试。 处方:续断、杜仲、宽筋藤、牛膝、当归、丹参、羌活、海桐皮、姜黄各30克,防己、赤芍各20克,细辛lO克。 用法:将药捣碎,用醋淋湿后,放布袋内蒸30分钟,用毛巾将其包裹敷于患处,待稍降温后可将药包直接放于皮肤上。每日2次,每次约40分钟, 6天为一疗程。药包用毕放阴凉通风处,可连用3天。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慢性骨髓炎(罗禹田方)

【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方名】健骨解毒汤。【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出处】罗禹田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脚跟痛 中药九味药方

中医方治脚跟痛:威灵仙、透骨草、独活各30克,鸡血藤60克,玄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没药各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用法:将前九味药物放锅内,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小时,煎沸约半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待水温不烫时,将患足浸入盆内。若水温下降可再加温。每次熏洗1小时左右。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每次熏洗前需将药液加热。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精选 颈椎疾病 中医秘方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眩晕停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功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威灵苁蓉汤(丸)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  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  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筋骨止痛酒  组成:生草乌10克,细辛10克,洋金花6克,冰片16克。  主治:同威灵苁蓉汤。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毫升浸入,冰片另用50%酒精200毫升浸入,每日搅拌1次,约1周全部溶化,滤去渣,将二药液和匀,用有色玻璃贮藏。每次用棉球蘸药液少许涂痛处或放痛处片刻,痛止取下,每天2-3次。除痹逐淤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加味葛根汤  组成: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  功效: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腰肌劳损 腰部扭挫伤 名医处方

腰肌劳损【辨证】气血留滞,经络受阻,肝肾不足。【治法】活血通络,调补肝肾。【方名】地龙散加减。【组成】地龙9克,苏木9克,桃仁9克,土鳖9克,麻黄3克,黄柏3克,元胡10克,制乳没各10克,当归12克,川断12克,乌药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食前服。【出处】杨定明方。腰部扭挫伤【辨证】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通经止痛。【方名】陈玄穿牵汤加味。【组成】陈皮15克,玄胡、穿山甲各30克,牵牛6克,白芍24克,甘草12克,土元12克,三七6克,丹参30克,赤芍24克,甘草12克,土元12克,三七6克,丹参30克,赤芍24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龚凤平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