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胎 用南瓜蒂治疗二方

滑胎,现代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南瓜蒂有安胎功能;民阅用治滑胎颇有疗效。 1.南瓜蒂5-10个,洗净切片,置新瓦上焙干研末。粳米30克加水煮粥;加入南瓜蒂粉 5克调服。自受孕第2 个月起,每周服1次,盘剥:超过以往流产爵期两个月以上才停服。 2.南瓜蒂3个,洗净后,水煎代茶饮。从怀孕半个丹开始服用;每月1次,涟服5个月。 (刘光泉)   滑胎主要因先天不足、房劳过度、孕后纵欲损伤肾气,胎失所系;或素体气血不足,大病久病失血耗气,胎失所养;或素体阴虚内热,胞络不固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肾气亏虚型滑胎。屡孕屡堕,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面有黯斑,夜尿多,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治宜补肾固胎,方用补肾固冲丸。②气血虚弱型滑胎。屡孕屡堕,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固胎丸等。③阴虚内热型滑胎。屡孕屡堕,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宁,口干,形体消瘦,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方用二黄散合二至丸等。·治胎动不安便方·不孕不育常识·习惯性流产(方数:5)·流产与保胎·补肾填精防滑胎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产后汗多 治疗验方

处方:炙甘草10 克,熟地20克,阿胶 20克(烊化服).麦冬15 克,生晒参10克(另炖服);桂枝10克,大枣 12克,煅牡蛎20克(先煎),黄芪20克, 当归 12克,附子10克。用法:水煎浓缩,日夜频服;汗止后上方加白芍30克,继续调理3天即可。主治:产后大汗不止,多见于产程较长;失血过多者,多自汗、盗汗并见,心烦失眠,喜热饮,小便短少,四肢欠温,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办或结代等。 (国志)·产后便秘·产后胎衣不下治疗方·产后恶露不绝(秘方数:5)·产后尿潴留(秘方数:18)·产后缺乳(秘方数:9)·产后发热(秘方数:5)·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2)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三方治女性阴冷“性冷淡”

临床上把女性性生活缺乏快感以致漠然、厌恶,称之为“阴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诸如卵巢机能不足、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分泌腺功能失调等’。中医认为“阴冷”是下元虚冷,寒气凝结所致。 有“阴冷”现象的女子,不妨多吃下列食物,定可收到回暖的效果。 大虾仁15克,豆腐 150克,加葱、姜、盐炖熟食用;或虾肉50克,锅中放油加热后,与切好的韭菜250克同炒熟,加盐调味食用。 冬虫夏草4—5枚,鸡 500克左右共炖(不吃鸡者可用瘦猪肉),待烂熟后食用;或用冬虫夏草3—6 克,鲜胎盘一个,隔水炖熟吃。 枸杞子30克、鸽子一只,去毛及内脏后放炖盅内加适量水,酌加调料炖熟,吃肉饮汤。(张洪军)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治妇女血晕验方三则

妇女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泛恶欲吐,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者,称为产后血晕。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平素气血亏虚,加之产时失血过多,精血不能上荣于脑所致。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1.参芪糯米粥:人参末3 克,黄芪10克,糯米50克,红糖及牛乳各适量。将黄芪水煎取汁,加糯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参末、红糖、牛乳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早、晚各1剂。可大补元气,益气回阳。 2.黄芪枣汁粥:黄芪15克,大枣10枚,大米50克,鸡汁及调料各适量。将黄芪、大枣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鸡汁及调料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早晚1次。可大补元气,养血生津。3.阿胶牛奶饮:阿胶10 克,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将阿胶加清水适量小火煮沸溶化,纳入牛奶,以白糖调味后饮用,每日2—3次。可补益气血,养阴生津。 (主任医师 胡献国)·产后血晕的综合治疗·产后出血,血晕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治崩漏五个单方

1.棕搁炭、乌梅炭各15克。研为细末,黄酒或淡醋进服,日2次。 2.石榴皮100克,煎服浓汁,加蜂蜜调服,日1剂,连服3天。3.荔枝壳50克,炒微黄,水煎服。4.晚蚕砂100克,炒黄为末,每次服15 克,黄酒或淡醋送服,日2次。5.艾叶30克,烧存性,以小米稀饭送服。 (郭强光) 崩漏: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崩漏治疗偏验方·月经崩漏各种治疗方法·崩漏·治崩漏便方·民间方治疗崩漏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妊娠尿路感染治疗方

处方与用法:知母、生地、土茯芩、石斛、金银花各20克,黄柏、连翘各10 克,当归5克,桑寄生10 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安胎、清热、解毒,治妊娠尿路感染,尿频尿痛,发热头痛等。 (汪华兴)女性怀孕期间是个特殊的生理阶段,这个阶段比较容易患上尿路感染。这是因为女性怀孕时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尿液排出减慢,积得多,存得久,易于细菌繁殖,增加了患病机会,甚至引起肾盂肾炎。特别到了怀孕后期,扩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使尿流不畅。妊娠期尿路感染要积极治疗,若自觉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准妈妈日常中应喝大量的白开水,每日至少2000毫升,让尿液不断的冲洗膀胱及尿道,也有利于消除感染,忌喝饮料。同时保持外阴清洁,穿棉质内裤。若症状不见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一定要告知医生你以怀孕,使医生选用的抗生素比较伤害到胎宝宝。·治尿路感染方·尿路感染治疗方·小儿尿路感染(尿感)3方·凉茶方 治尿路感染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中医治女性房事晕厥

夫妻房事时,妻子突然面色苍白,意识丧失,一动不动,但经短暂的休息即可恢复,这种情况称之为“房事晕厥”。中医分为心肝血虚、心脾血虚两型进行康复期调治。1.心肝血虚 行房时女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目闭合,手足抽搐,约 10-20分钟方可清醒,平时常喜哭笑,失眠多梦、腰痛健忘,舌质红,脉弦细。治宜补心养血和肝,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配方:浮小麦30克,大枣 5枚,甘草15克,钩藤30克 (后下),菊花15克,白芍15 克,柴胡15克,全蝎3克,蜈蚣 1条。若兼瘀血,舌质紫暗者,可兼服血府逐瘀口服液。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心脾血虚 同房时,女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颈项强硬,待片刻可自行缓解,清醒后,头晕、心悸、疲倦无力。面色少华、精神委靡,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冶宜补养心血,温健心脾,方用人参归脾汤加味。配方:党参12克,黄芪15 克,白术、茯苓、龙眼肉、枣仁、当归、远志各10克,炙甘草、木香各5克,生姜6克,大枣3 枚,煅龙齿30克(先煎),五味子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需要提醒的是,房事晕厥症突发后,丈夫切勿慌乱,可将患者头部放低,静卧片刻,一般即可恢复。病情严重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退休中医师 贾佩琰)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治疗妇科带下之经验方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捆涕如唾者,称为 “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白带色红者,称为“赤带”;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各种白带异常总椿“带下”。带下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致湿浊、湿热下注引起。至于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所致之白带,临床也为常见,不可不知。临床上,凡带下色白,黏腻稀薄,秽气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大便不实,劳则带下更多者,为脾虚湿浊下注。应健脾除湿,佐以收敛。笔者常用完带汤(白果、车前子各12克,山药24克,芡实15克,黄柏9克)去黄柏,加苡仁30克,茯苓 15克,一般服2—4剂,即有很好的疗效;带下赤白相杂,质黏稠,有腥味,且伴口苦尿黄,月经前后带下较多,为肝经湿热之轻证。将柴胡、栀子各15 克,茵陈、茯苓各18克,车前子、陈皮各12克,甘草3克,组成清肝利湿汤,并随症加减,用于上证,每多获效。上述加重,带下绿色如脓,有臭味,外阴瘙痒,或有刺痛感,每逢经期症状加重,苔黄厚,脉滑或滑数等,宜清泻肝经湿热。常用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连9克,秦皮15克,黄柏12克)加椿根皮15克洽之,屡用屡效。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后体虚之妇女,带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温,头晕目花,脉沉弱者,为“白崩”,系由冲任虚寒所致。笔者用自拟的温补冲任汤(鹿茸粉、肉桂各9克,制附片18克,黄芪 36克,巴戟、菟丝子各12克,芡实15克),以水久煎,分3次温服,每服送下鹿茸粉3克,连服数剂,即可见效。白带多,质稍稠,或挟有血液,阴部干涩,灼热,微痒,并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损伤络脉使然。宜滋阴降火,以治其本。。用知柏地黄汤 (生地24克,黄柏、山药,山萸肉各15克、丹参12 克,茯苓、泽泻9克)加旱莲草,或更加三七粉冲服,以愈为度。 总之,治带下病必先辨明病因,然后针对病机,辨证选药,才会有好的疗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1.芹菜根60克。先将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汤煮鸡蛋2枚共食,每日1次。 2.荷叶15克,炒干姜 1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藕节20克,槐花20 克,生姜12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4.大枣6个,生姜10 克,阿胶3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2次。 5.老姜18克,老彭蜞 180克。共捣烂,水煎服。本方有驱风祛瘀之效。用于产后出血,小腹痛。 6.生姜30克,归身60 克,羊肉(去脂肪)250克。炖服。用于洽疗产后出血,腹中虚痛。 7.木耳250克,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3克,煨积壳末6克,和匀,每取3克,乌梅煎汤调下。 8.莲蓬壳5个,香附60 克。各煅研和匀。每腰6克,米汤饮下,日2服。经以上处理,如出血仍较多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壮医治产后腹痛方

产后腹痛不止,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壮医治疗本病,以辩明原因,分型治疗为主。1.鱼腥草50克(鲜品100克)水煎服。治产后腹痛,伴恶露轻度恶臭,或伴咳嗽、低熟.属于外邪乘虚而入者。2.当归尾15克,川芎、香附,益母草各10克,水煎服。主治产后腹痛,气血不足,气力不佳,面色不华,子宫收缩不良,属于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者。3.当归10克,川芎,泡姜各5克,桃仁10克,水煎服。主治产后腹痛,少腹发冷,恶露不畅,属于血瘀内阻,阳气不足者。 (许家军)·治疗产后腹痛偏方1·治关节痛 偏头痛 产后腹痛方·治疗产后腹痛偏方2·产后腹痛各种治疗方法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瑶医治产后小腿抽筋方

产后小腿抽筋,又名产后小中风症,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不足,又因调理失宜,感受风寒,局部气血不足或不通,从而引发抽筋之症;可用以下之法治之:1.生龙骨,煅牡蛎各10克,黑附片5克,生姜5克,红枣10枚,水煎温服。2.黑豆100克,连根葱5根。先将黑豆炒至有烟时,再入葱和黄酒1杯,水2碗,共煎,温服。(钱学止)·治呃逆 小腿抽筋 面神经麻痹·治静脉炎 小腿抽筋 结肠炎 牙髓炎·小腿抽筋 速治疗方法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

妊娠皮疹宜早治精护

妊娠皮疹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皮肤病并发症之一,皮疹发生在妊娠期间,发病时间为妊娠全程;所发病种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疥疮、神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全身不适,皮肤瘙痒,多形皮疹等。由于妊娠期间大部分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服药,往往使皮疹加重,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休息、饮食,严重时可间接影响到胎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而临床医生认为,只有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 一般采用抗过敏药膏外用,如效果不好或皮疹加重,医生会给患者加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体位护理 妊娠皮疹患者生活护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发病3-4天之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卧床时避免长时间背部受压,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皮疹变化情况,保持被褥平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患者室内应保持合适温度,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8℃。 皮肤湿敷护理 对于有渗出的皮损处,做开放式冷湿敷。以4-6层纱布浸于3%硼酸溶液中,取出拧干,以湿透不滴水为度;按范围大小,平整地紧贴患处,并与皮疹密切接触。一般每日4-6次,每次持续30分钟到2小时。夏季室温较高,局部红肿或渗液严重的,湿敷次数和持续时间可相应增加。中药外用方 茶叶、黄柏各50 克。煎水湿敷,每日3 次。感染性皮肤病 要注意妊娠时感染性皮肤病的发生和护理,少数妊娠病人可感染成人麻疹、疥疮,甚至梅毒,此类病人要专门护理或特别护理并隔离。 口腔护理 妊娠期间容易导致菌群失调,故应以漱口液漱口。漱口时嘱孕妇将药液尽可能保留时间长些,以达到充分的药效,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真菌感染。 (卫理文 陈海图)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