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437 个相关结果.
  • 萆薢散《普济方》

    …二二七 虚劳,阴阳失度,伤筋损脉,嘘吸短气,溢漏泄下,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堕落 滋阴降火,清利湿热 萆薢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二七。具有滋阴降火,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虚劳,阴阳失度,伤筋损脉,嘘吸短气,溢漏泄下,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堕落。 组成 萆薢、枣肉、生地黄、桂心、杜仲、麦门冬各一两。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酒一斗五升,浸三日,出晒干…
  • 宽中顺气丸

    …助内疼,痰唾稠粘,咽喉不利,热结心烦,大便迟涩不下 分阴阳,济水火 宽中顺气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一八三。具有分阴阳,济水火之功效。主治血实气虚,胸胁痞满,或咳逆上气,胁助内疼,痰唾稠粘,咽喉不利,热结心烦,大便迟涩不下。 处方 当归(酒浸)半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皂角(直大者,去皮弦,蜜炙)1两半,芒消1两(别研),大黄2两(生),郁李仁(去皮)1钱半,牵牛(微炒,取末)2两半…
  • 双调祛风汤

    处方 当归15克,川芎10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黑芝麻20克,何首乌15克,黑故纸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 调补阴阳。主风湿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瘀滞,日久气阴两亏,血不荣肤。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 来春茂方
  • 护耳解毒汤

    处方 金银花2两,当归1两,麦冬1两,蒲公英3钱,甘草3钱,桔梗2钱,半夏2钱,川芎5钱。 功能主治 左右耳后阴阳疽痈。 用法用量 水煎服。2剂轻,6剂全愈。未溃者,3剂全散;已溃者,10剂全愈。 阴虚疽痈色紫黑者,加人参5钱、生黄耆2两。1剂即散。 摘录 《洞天奥旨》卷五
  • 良姜方

    别名 良姜汤 处方 橘皮1分,良姜1分,桂枝1分,当归1分,麻黄半两,槟榔3个,杏仁20个,甘草1分,生姜1分,大枣10个。 功能主治 伤寒汗后,咳噫不止,是阴阳气升降欲作汗。升之不上,降之不下,故胃气上逆而咳嗽无休止。 用法用量 良姜汤(《本事》卷八)。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
  • 独凡丸《医方易简》

    《医方易简》卷二 痢疾 独凡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易简》卷二。主治痢疾。 组成 好明矾不拘多少。用法用量 用旧瓦阴阳合定,黄泥封固两头,以文武火炼干,白米饮为丸,每丸重二三钱,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生姜汤送下;赤白相兼者,甘草、生姜汤送下。主治 痢疾。
  • 解肌干葛五物饮

    处方 葛根(切)5合,葱白(切)1升,生姜(切)1合,豉心1升(绵裹),粳米2合(研碎)。 制法 上药切。 功能主治 阴阳伤寒,病经1-2日,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黄赤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症,宜先合煮桃柳三物汤浴之,后服本方。 摘录 《外台》卷三引许仁则方
  • 黄芪鳖甲汤

    …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晡发热 补阴阳,益气血,除劳热 黄芪鳖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明医指掌》。具有补阴阳,益气血,除劳热之功效。主治男女虚劳,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晡发热。 歌诀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组成 黄芪、鳖甲、天冬各15克,地骨皮、秦艽、佚苓、柴胡各9克,紫菀、半夏、知母、生地黄、门芍、桑皮、…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伤寒发汗后阴阳俱虚,反恶寒;疮家发汗成痉 扶阳益阴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扶阳益阴之功效。主治伤寒发汗后阴阳俱虚,反恶寒;疮家发汗成痉。症见恶寒,阳虚较甚,见脉沉弱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虚失养、阳虚失温所致筋脉挛急疼痛诸证,如颈椎综合征,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消化道溃疡,胁痛,腹痛,腓肠肌痉挛等。 处方 芍药 甘草(炙)各9克 附子3克(炮,去皮,破八片) …
  • 牡丹散《鸡峰》

    …不思饮食,手足烦热,肢节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肠不调,阴阳相干,心下忪悸,或时旋运。 益血海,退血风,消寒痰、实脾胃,理血气 牡丹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鸡峰》卷十五引《灵苑方》。具有益血海,退血风,消寒痰、实脾胃,理血气之功效。主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不利,不思饮食,手足烦热,肢节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肠不调,阴阳相干,心下忪悸,或时旋运。 组成 牡丹皮一两,桂(去粗皮)半两,陈橘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