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骨碎补治疗牙齿松动
上了年纪拥有健康的牙齿,就意味着拥有了好胃口和健康。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齿为骨之余”,牙齿的生长、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关系密勃,所以牙齿松动、早脱是肾虚的表现。中药骨碎补(一般中药店有售)专入肾经,补肾强骨,对治疗肾虚牙齿松动效果明显。将骨碎补20克研为细末,用干净纱布包裹,做成长条状,放于松动的上下牙之间紧咬,每次20分钟,1日3次,两天换一次新药。同时自左向右依次按摩牙龈,可增强治疗效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单兆伟用异功散治口臭案解析
王某,男,42岁。主诉:口臭5年余。患者5年前与朋友吃火锅后腹泻一周,经治疗后腹泻已止,然出现口中异味,认为是伤食,即与吗丁啉、四磨汤等助消化药物治疗,证未减,渐成口中臭秽,与人交谈时常以手捂住口鼻,甚是苦恼。曾经多方医家诊治,多以脾胃积热、食滞不运等论治,取效甚微。遂延请笔者的老师、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诊治。刻下:口中臭秽,无热腥味,无口干,时嗳气,腹部痞满,纳谷欠馨,面黄乏华,大便溏薄,形体瘦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嘴唇起泡 来为您支招
嘴唇起泡,中医认为多属于“上火”范畴。着急、愤怒等情绪伤肝,引起肝火上灼,出现皮肤起泡的现象。出现嘴唇起泡症状,不必太过担心,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搭配合理的饮食,即可消除。如果弄破了会有创面暴露,加上不停地吃饭喝水,对创面有污染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建议弄破,那么究竟怎么办呢,下面就来为您支招。多喝水 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因为水是排毒的载体,只有多喝水才可以排除体内的各种垃圾毒素。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龋齿内服外用方
内服方生石膏30克,细辛5克,生地30克,白芷10克,丹皮10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怀牛膝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 外用方制首乌、草乌、白芷、冰片、樟脑、蜂房各等份。研末混匀,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取膏置于牙痛处,龋齿者将膏直接放入龋洞内,上下轻度咬合,一般2~3分钟即可止痛。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中成药调理口腔异味
口甜:口甜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感觉,多因湿热蕴结于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中甜。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于脾气虚弱,可服用资生健脾丸(即参苓白术散去大枣,加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 口酸: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等症状,包括以下两种证型: 饮食停滞证:食滞胃脘,化腐生酸,浊气上泛,则口中泛酸,气味酸腐。可见腹满疼痛拒按,或呕吐不消化食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牙痛五型辨治
牙齿本身病变可引起牙痛,其他的疾病也可引起牙痛发作,如三叉神经痛、心绞痛等。出现牙痛病的病因病机为阳明积热上壅,阴虚火热上炎、湿聚热腐,或肾气不足,肾髓不充及先天禀赋薄弱和外伤直接伤及牙龈牙齿,或长期恣食辛辣厚味,过食甜食又食后不漱口,酸甘日蚀,日久积热,内外合邪,结于阳明之络,或素体阴虚又兼湿热内盛,虚火挟湿热上攻胃络,偶触风、寒、湿、热、虫、外伤而发。我以寒热为纲,虚弱为本临床概为五型治疗每获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复发性口疮辨治经验 中医外治法简便易行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其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面,具有周期性、复发性特点。部分患者由于口部疼痛,影响日常进食及言语交流,更有甚者因疼痛剧烈而影响睡眠,或停药则发,或旧疮未愈新疮即起,临床较难治愈。“口疮”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病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对于口疮,中医多从火热论治。如《圣济总门录·口齿门》载:“口疮者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小儿口腔炎发热 辨证治则处方
贾某,女,1岁6个月,宁晋县某村人,2014年6月8日诊。主诉 发热1天。今早不明原因发热,精神萎靡,在家自行服用小柴胡冲剂无效,前来就诊。刻诊 发热39.3℃,精神差,拒食,查见:口腔内、咽部散在红点伴轻微溃疡。舌红苔薄,脉浮数有力。辨证 心脾蕴热,邪毒外发。治则 清心泻脾,解毒生津。处方 蚤休5克,连翘10克,大青叶10克,知母6克,黄连3克,竹叶6克,花粉6克,桔梗3克,元参10克,藿香3克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牙痛含漱疗法
含漱疗法是将药物含在口中,停1~2分钟,漱口吐出,一日数次,其原理是含漱时,在口腔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利于黏膜吸收药物,此法治疗牙痛有着显著的疗效,药物含漱也需分型论治。 1.胃火上炎型:牙痛多以上牙为主,牵引头痛,面觉灼热,牙龈红肿,舌红苔黄,脉数。用生大黄、生地、丹皮、升麻各10克,水煎用药液含漱。 2.阴虚火旺型:牙痛时做时止,牙龈色紫而肿,痛齿摇动,口燥咽干,头昏耳鸣,舌红苔薄黄,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牙龈肿痛 白芷石膏治之
白芷辛温,性升,辛散温通,长于止痛,且善入足阳明胃经,故阳明经头额痛以及牙龈肿痛尤为多用,为散阳明风寒之要药。《本草纲目》载治“齿痛,眉棱骨痛”。石膏辛甘大寒,主降,为清阳明气分热邪之首选药物。白芷辛温气厚,有祛风消肿止痛之功,石膏辛寒气清,具有清热泻火除烦之力,同入阳明,白芷虽温,然石膏大寒;石膏虽降,得白芷则升。二药相配,寒温并用,辛散甘缓,一升一降,升散风寒,降火清热,对于阳明素有蕴热,风寒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口腔保健按摩 护齿良效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人们都希望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按照下述方法-,坚持口腔保健按摩,能收到良好的护齿功效。①端坐放松,闭口,上、下牙齿吻合,用力咬紧,可双侧同时用力,亦可单侧轮回,以腮部酸胀、津液增多为度。②上、下牙齿对齐叩击,先叩两侧板牙20— 30次,再叩门牙20-30次,由慢渐快,由轻渐重,以牙齿麻胀口中有津液为度。③轻闭口,以舌尖舔内外牙龈,做往复环形运动如若搅物,以舌麻腮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清胃散:治胃火牙痛经典方
本期主讲者: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高建忠•对于清胃散方中当归的使用,历代注家多从“和血”理解。用“和血”一法的前提是“血受病”,具体到清胃散方证中,如果没有出现热伤阴血的病机,则没有必要用当归。•清胃散方中用生地黄配牡丹皮,其作用在于养阴凉血清虚火,说明方证中有内伤所致“阴虚血热”。临床使用清胃散时,如无“阴虚血热”,则不需要使用生地黄和牡丹皮。清胃散出自金元医家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卷下,在
病理科
内科 - 口腔科
1..
«
1
2
3
4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