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疳积方

鸡肝30克,茯苓10克。将鸡肝和茯苓加水煮至鸡肝熟即可,吃肝喝汤,连服10天。功效: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外治方

1呼吸道易感儿藿香15克,细辛15克,辛夷20克,防风60克,菊花50克,薄荷50克,苍术150克,山柰10克,白芷100克,冰片10克。上药共为细末,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布袋装好,并置枕头上,每天睡在其上,每月换药1次,连用3个月。2幼儿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将蝎尾、冰片按3:1比例混合,共为细末,医用凡士林做成膏,装瓶密封。使用时,将药膏直接、均匀地涂于肿大的淋巴结处,胶布覆盖固定,3天换药1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江苏名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方

处方:生地、白芍、枸杞子、钩藤、麦冬、女贞子、白蒺藜各10克,蜈蚣1条,地龙、甘草各5克。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加减:患儿若久病搐搦,舌红少津,真阴耗伤,加用龟板、鳖甲。若面黄、气短易汗,善太息,乃气阴两虚,加用黄芪、党参。心烦不宁,好动易怒,加柏子仁、生牡蛎。大便干结加大黄。口渴欲饮者重用芦根。若单为清喉样干咳,入睡则如常人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推拿疗法适应证 禁忌证

推拿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推拿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更是体现了其独有的优势。小儿推拿虽然运用广泛,但有些情况下也是不能使用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就为您介绍小儿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收好不谢!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1适应证小儿推拿适应证较广,常用于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咽炎、肥胖、消化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尿频食疗方

处方:木瓜1个(为番木瓜,不是中药川木瓜),切成片,洒浸7天,晒干。每次30克,煮熟后食之,日2次。功效:补脾胃,止遗尿.主治小儿尿频,不痛,尿检无异常者。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儿科神药之中成药篇

近几年,网络服务的兴旺,出现了不少妈妈之间口碑相传的儿科神药,据说疗效显著。在门诊,经常遇到妈妈们问这个那个药究竟能不能吃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1保婴丹成分:麝香、牛黄、梅片、珍珠、金礞石、硼砂、琥珀、麻黄、胆南星、天竺黄、重榴根、防风、法半夏、川贝母、淡全虫、黄连、羌蚕、郁金、薄荷、天麻、蝉蜕等。功效:痰热内闭,外感风寒引起面赤耳热,痰多气促、睡眠不安,腹痛吐泻,夜啼惊跳,肠胃不适及夜啼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低热方

处方与用法:柴胡、百合各10克,黄芩、知母各5克,半夏、党参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次。功效:调理阴阳,滋阴退热,治小儿低热症.反复发作,口苦纳差,尿黄便秘,唇舌红干,脉细等。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积滞发病机理 中医验案举隅

积滞是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小儿积滞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积滞不仅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 而且常 可诱发其他疾病, 如发热、 咳嗽、 感冒、 泄泻、 呕吐等疾 病, 所以积滞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宋明锁主 任医师是第 5 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 硕士生导师。曾师从 “山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治小儿眨眼症方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钩藤、谷芽、麦芽、神曲各8克,甘草2克,陈皮、半夏、蝉蜕各3克,龙骨、牡蛎各10克。加减:有夜盲者加苍术、夜明砂各5克,伴脐周痛者加使君子、槟榔各6克,眨眼频率高者加全蝎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主治:小儿眨眼症。疗效:治疗72例,治愈58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老中医支招:跟古人学小朋友养护

广东的气候没有北方的四季来得鲜明,一天之间经常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小朋友常常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天气中招,家长们常常为此头痛不已,于是上门求黎教授支招了。黎教授:现在的社会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好多家长常常担心小朋友是不是没吃饱啊,没穿暖啊,于是常常自以为地为小朋友添衣加食。古人常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现在好多家长都陷入了一些误区。如何做到三分寒,而小朋友又不至于会生病呢?黎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冶小儿多汗症

处方与用法:黄芪15克,茯苓、白术、扁豆、浮小麦各10克,猪苓、五加皮、糯稻草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补气固摄,收涩止汗治小儿多汗症,稍动即汗,面色不华不愿活动少语。面色不华,腹胀腹泻,舌苔白腻等。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

小儿反复低热 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

反复低热  某女,9/12岁,持续低热3月余。患儿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院内查血象、心肌酶谱、风湿四项、结核实验等均无异常,给予抗生素、清热解毒、补液及对症处理,不效;热势始终不减,后求治于我处。详细询问得知患儿每到下午4时许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之间,期间患儿精神疲惫,哭闹,水乳不进,到晚6时后不用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随后精神、纳乳均恢复正常。小便黄,大便
病理科 儿科 - 小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