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中医补阴有三法

冬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 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古时人们 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苦夏” 之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 农忙打下身体基础。而现代人早已过了 普遍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 主食、肉蛋及油脂的摄人量早已超出日 常需求。此时再以“贴秋膘”为由敞开肚 皮大吃大喝,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重则诱 发心脑血管疾病。“补阴”才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阴虚体质 秋宜滋养

秋季阴虚体质血压易升高中秋过,暑去凉来,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有些血压原来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都没有变化,却不知不觉出现了眩晕、头痛、血压升高的症状。血压情况为什么突然间“风起云涌”了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教授解释说,主要由于该类高血压病人属于阴虚质,秋季气候温燥,稍不小心,极易重伤阴液,加重阴虚,继而阴虚阳亢,血压就有可能突然升高的状况。中医学理论认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阴虚便秘喝白芍汤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或患糖尿病日久,人体津液阴血日渐亏虚,造成肠道干枯,形成大便燥结难下,呈现阴虚便秘证候。患者常伴有头晕、心悸、口干,腹中及肛周灼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白芍酸苦性寒,偏入肝经,以养血柔肝、敛阴止痛为特点。前人常用于赤白痢疾,何以用于大便难下,其酸敛之性岂不更使大便困难吗?其实白芍是一味能补能泻,能敛能散,能柔能疏,能收能利的药物。阴虚便秘是利用其酸敛其阴,疏散其气而达到通利大便的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主治臌胀(阴虚湿热型)加味二根汤

陶寿彭,男,1941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肝胆内科主任中医师。自幼跟师学习,20岁独自应诊,临床擅长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及内科疑难杂症。此外,还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等疾病。曾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组成:鲜白茅根50~250克(没有鲜品可以饮片代替,但量要大),鲜芦根50~250克(没有鲜品可以饮片代替),沙参15克,石斛10克,茯苓10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阴虚以滋养阴液 补阴药膳食疗

阴虚证多见于热病后期与多种慢性病,常见有肺、胃阴虚与肝、肾阴虚等证。肺胃阴虚较为轻浅,如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波及肝肾,尤其损及肾阴。肾阴又是元阴之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滋养,濡润作用。当肾阴虚损到一定程度,又会阴损及阳。补阴药膳多以甘凉滋养阴液药物和滋补营养食物配伍。 凡以滋养阴液,并能改善或消除阴虚证为主要功效的药膳,谓之补阴药膳。 天门冬膏 材料:鲜天门冬500克。 作用:滋阴润燥,清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铁皮石斛养生补阴茶则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铁皮石 斛确实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 津,健脑明目,清热及补五脏之 虚劳的神奇药效。不仅可以增加 人体的免疫力,而且具有抗衰 老、防治癌症作用,用于治疗呼 吸道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良好 疗效。这里介绍二则具有良好疗 效的石斛茶:1.石斛麦冬茶:取石斛、麦冬、 谷芽各10克,放入杯中加沸水冲 泡后20分钟后代茶饮。每日l 剂,多次饮服。该茶具有滋阴润 燥,养血生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2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秋冬阳气潜伏肾气易耗损 保健养生重养阴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冬季阳气潜伏,万物生机闭藏,肾气最易耗损,保健养生要遵循冬令进补的原则,宜用性温益精之品,以补肾气,而顾护阴精。饮食有节,切勿贪凉我国有的地区在每年立冬之日,有吃红烧或清炖羊肉、狗肉的习惯,就是为了达到防御寒气,补养体内阳气的目的。因为羊肉和狗肉,都是辛温大补的热性食物。但是由于人的体质有偏颇,耐受温补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平时素体阴虚而有内热的人,若吃辛温大热的食物,势必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滋阴养血佳肴:黑豆莲藕鸡汤

材料:黑豆50克,莲藕0.5公斤,母鸡一只(约1.5公斤),大枣(去核)6枚,葱、姜、食盐各适量。做法:先将鸡宰杀、洗净、切块,藕去皮切成块状,姜切成片,葱切段;然后将泡过水的黑豆放入锅里干炒不放油,用大火炒到黑豆皮裂开后立刻放入清水里洗去浮皮,捞出备用。将鸡放入开水锅中加入料酒焯去腥味,捞出后放进清水里洗净,再放入另一开水锅里,同时加入葱段、姜片、大枣、莲藕、黑豆以及适量食盐,用大火煮至开锅,改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口渴年余 予附子理中汤加味

黄某,男,71岁,2012年5月初诊。口渴年余,屡经西医治疗乏效。改予中医养阴清热剂仍无效,且腹泻不止。于重庆某医院多次系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刻诊:口渴,入夜尤甚,然饮水不多,全身乏力,稍怕冷,腹胀,纳差,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停,宜温肾健脾,祛痰除湿,予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制附片1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2克,干姜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石菖蒲6克,苍术12克,藿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多喝牛奶养阴防秋燥

俗话说,“人夏无病三分虚”。经过漫长的夏季,人体的损耗较大,故秋季容易出现体重减轻、倦怠乏力、纳呆等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秋季进补很有必要。中医认为,秋季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慢慢滋长,而肺气和燥气过度交换循环会造成体内津液大量消耗,此时人体能及时顺应秋冬收藏的规律而养阴,可使体内保证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外散,积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和营养。所以,秋季进补,养阴为上,这就是《黄帝内经》中。 “秋冬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中医如何养”阴“呢?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般来说,四季均可补,但秋冬进补最佳。这是因为秋冬是阳消阴长的阶段。那么如何养”阴“呢?中医认为,秋冬要养阴护阴,水为阴气之源,秋冬要补水。  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秋冬是阳消阴长的阶段,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

“秋冬养阴”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

“秋冬养阴”是秋季养生的原则,在秋冬应养收气、养藏气,不应耗精而伤阴气,从而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基础。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人体的肺,养生的原则是秋要“养肺”,防外感“六淫”中的“燥和火”。《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就是说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的三个月中,人体肺气当令。阳光和煦,硕果累累,气温渐降,气侯干燥,由热转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