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白术山药粥

砂仁、白术各10克,山药30克,大米50克。先煎砂仁、白术,取浓缩汁70毫升。然后用水600毫升与山药(切细)熬至粥稠,再加入药汁稍煮一会即成,候温食用(食时最好加糖)。功效:开胃健脾,主治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中医养脾胃 护关节

脾胃功用的旺盛能确保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生气血津液润泽濡养全身各脏腑安排,为后者充分发挥其效果的根底,且能补益先天之缺少,是谓“后天之本”。故调度脾胃,维护后天尤为重要。维护脾胃 后天之本尤在养除了先天缺少,后天失养是致病关键要素,不恰当的日子习惯导致脾胃功用反常,脾胃的调养首要反应在调度人的精、气、神,增强消化吸收,调理免疫,增强体质,主张从如下方面予以调摄:一是不偏食,禁嗜酒、肥腻之品,经过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补脾益胃佳品——菱角

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道: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方法是用生菱角肉20个,加适量水用文火熬成浓褐色汤服用,每日3次;或用菱角肉100克,加薏米30克,煮成粥吃亦可。不过需要特别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李东垣脾胃学术特色

探讨《脾胃论》中李东垣的“脾胃观”李东垣, 真定(今河北正定县) 人, 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 “易水学派” 承先启后的中坚人物, 脾胃内伤学说的首创者。 李 东垣师承张元素, 并继承 《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 经典关于脾胃的论说, 致力于脾胃内伤病的研究, 撰著《脾胃 论》 。 该书对脾胃的生理、 内伤发病和辨证施治等都进行了系 统的阐述, 集中反映了李东垣以脾胃内伤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学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大枣益气键脾的“天然维生素丸”

大枣滋补效佳: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血虚证、脏燥证及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等。古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大枣有“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等功效。《长沙药解》称:“大枣,补太阴之精,化阳明之气。”故大枣常用于如下病证中: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大枣能补益脾胃,故脾胃虚弱者常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脾在液为涎”小议

涎为津液之一, 为口津, 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 涎。 它具有保护口腔黏膜、 润泽口腔的作用, 在进 食时, 涎分泌较多, 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 《素 问·宣明五气》 [1] 曰: “五脏化液……脾为涎” 。 《灵 枢· 九针》曰: “脾主涎” 。 中医理论认为, 涎为脾之 液, 为脾脏所控之物。 历代医家也对这一理论要旨均 有论述, 但却未见有专篇进行讨论, 由此, 笔者从脾 与涎的生理联系及脾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芋头饺子健脾养胃

芋头既可作蔬菜,也可当主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婴儿和老年人的营养珍品。用芋头做皮包饺子,将芋头蒸熟后,趁热剥去外皮,将芋头碾碎,然后加上红薯粉和面,揉成面团备用,芋头和红薯粉的比例大致为2:1。饺子馅一般是将瘦猪肉、香菇、虾皮、葱、香菜等剁碎,加入香油、蛋液、料酒、盐、味精等调味品,上笼蒸熟即可。香香的肉馅再加上糯糯的芋头,味道非常鲜美,吃完后还没有油腻感。芋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纤维素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王九峰从脾胃辨治积聚探析

王九峰(1753 - 1815), 字献廷, 江苏省丹徒人, 乾 隆嘉庆年间著名医家, 乾隆年间被召为御医, 故其又被 称为 “王征君” , 王九峰曾封为太医院院监, 名重公卿 间, 延聘者叠至。医治患者, 不分贫富, 医术超群, 救济 苍生。王九峰其治病用药经验, 反映了当时乾隆嘉庆 年间江南地区人们发病、 证型、 症状和医者的用药特 点。其治疗疾病疗效显著, 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为后来 孟河学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食毛豆补脾胃

毛豆,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中医认为,毛豆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除湿、润燥解毒的作用。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由于其具有补气健脾的食疗功效,非常适宜脾胃虚弱的老人食用。食用时,先将毛豆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食盐、水,煮熟即可。也可以在煮毛豆的同时,添加一些补脾益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等,以增强疗效。这些药物可任选其一,一般用量为6—9克。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第三届国医大师李佃贵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在长年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将化浊解毒法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运脾醒脾,不喜补脾朱丹溪《格致余论》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是为无病之人。”中医学中,脾不仅具有承载,受物的功能,还具有化物、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说其既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夏补药膳巧养胃

夏季,暑热壅盛,易耗气伤津,且暑多夹湿,易犯头目。因此夏季往往容易使人感到全身困乏、不欲饮食、口干欲饮等。尤其是素体气虚的人更容易出现气阴两伤,脾胃功能减退。此时,适当进补一些药膳,可达健脾养胃之效。  1.常喝药粥 养胃解暑  (1)绿豆石斛粥 绿豆60克,石斛100克,洗净后温水浸泡2小时,加粳米100克,水1000毫升煮粥。每日2~3次顿服,亦可冷食。绿豆甘寒,善解诸毒,又为消暑止渴良药,可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论“脾主五脏之气”

五脏之中, 脾属土居中, 脾运化水谷、 津液以灌溉 肝、 心、 肺、 肾四脏, 为滋养元气之本、 气机升降之枢;人 身五脏六腑非脾胃不养;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治脾胃 以安五脏;足见脾在五脏之中的核心地位。五脏之气 对引发和维续五脏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 《脾胃论·阴 阳寿夭论》 云 :“地气者, 人之脾胃也, 脾主五脏之气” 。 “脾主五脏之气” 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 体 现以脾为核心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